【作者:晚霞】
喜欢读书是成本低,质量高的自我投资,但读完一本书之后能够把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确实很难。
“怎么样才能快速读完一本书,并不会忘记书中的内容”?
这是我几年来一直解决不了的困惑。
首先我读书速度慢,再次读完书之后虽然感触很多,却表达不出来,一直拖延,结果全书的内容都会忘记。
再次读又不甘心,因为想读的书太多了,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花在读书身上。
《快速阅读术》这本书基本上解决了我这些困惑,能够帮我改变读书过程中的很多刻板印象。
书中的内容多,我只把快速阅读的几个方法总结出来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看这本书细读。
下面进入干货部分,记得收藏哦
1.“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有魅力的片段。
很多时候,当我们读到一句对自己很有感触的段落或者句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句子下面划横线,仅此而已。
作者认为这样毫无功效,因为一读完那本书,你再次拿起来读的概率是很少的,也就是你画的线只能留在你的书里,随着时间你会忘记那些片段。
所以一定要记录在本子里面,这样,就算你的书不在你身边,你也照样能拿起笔记本随时看那些文字。
日积月累一本笔记本里面有好几本书的精华了。
2.“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仅此一行。
我之前读书都是一字不漏地看遍所有文字,然后读完之后有人问我书的内容,我就难以表达,想写下来的时候也会忘记“这本书在讲什么”的答案。
因为信息太多,想写读后感的时候也差点把全书都抄起来了。
作者说:“如果我们一边探索“那一行一边阅读,那么阅读的过程就好像变成了一场探险”
当我按照作者说的朝着“那一行”开始读的时候,我的阅读压力显然减轻了很多,阅读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3.“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写完“一行精华”之后再有了个问题,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对这一行文字产生共鸣呢”?
很多时候写不出读后感的原因就是脑子里没有想问的问题,有问题才会有答案。
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读书应该是主动的,也就是带着问题去读,并找出答案”
“一行评论”可以写到30-40字左右即可,因为一开始就给自己压力,后面很难继续坚持的。
4.“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书中作者建议每读完12本书为单位,定期回顾自己记录下来的摘抄与感想。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我之前读书都是一边读一边忘记,虽然写过书单,但并没有把读过的书分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读书和没读书时间真的没什么区别了。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把读完的书分类整理下来,并对自己提出问题。
这样,我读书目标越来越清楚了,再也不为读完一本书和写读后感而感到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