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您好:
《流浪地球》是我在今年里看的第二部影片,奔着它是科幻文学作品的改编影片而去的,在这之前,我阅读过郝景芳的《人之彼岸》,那里的预言有关人工智能时代下人如何与人工智能并存的问题,很值得深思,因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并不远。
观影科幻一类的电影,于我是有些陌生的,看完《流浪地球》后,我抽离出几个关键词:团结(也即下面作家李禹东谈到的命运共同体)相信 主意 爱,我想这几个字是本片的核心。首先,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团结,那根企图点燃木星的"火柴"是很难上天的,但团结也需要方向,不是回家的方向,或者说不是狭义的春节回家之路,而是意识到命运共同体的大概念下自己能出的一份力,相信导致行动,所以相信就是一份力。相信什么?相信要团结,相信自己的价值服从于人类共同体的价值,那需要做些什么?我想这就需要idea(主意),有了主意,依照主意而来,这个主意不能多,各自为政的也是方法,但在紧要关头,省时省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头脑风暴适合在能够优中择优的时候去实施。如果说以上三点是影片的重心,或者说一条线,那第四个关键字"爱"则是另一条线,虽说最能说明"爱"的一幕是父亲冲向木星的那一幕,但别的场景里也是一幕幕有关"爱"的场景,他们或为影片主角,或为配角,爱都支撑着他们的情感意识,因为整部影片一直讲诉了离别。
其实观影完,除了想到以上的,我还想到了《泰坦尼克号》,甚至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在于它的灾难情节,与《泰坦尼克号》相似的是它们都存在一次猛烈撞击,只是一个发生在已知的大洋里,一个在未知的外太空,一个因撞击而毁灭,一个因撞击而重生,一个有着娱乐至死的狂欢,一个有着危机重重的等待。但都是围绕着灾难而写的。
最近正在阅读一位主编推荐的新闻类的写作书籍,里面谈到读者最乐于读到的内容,被列在第一的就是温情类故事,比如,一个男孩拯救了一只小狗,我的理解是谁不希望看到希望呢?若拯救小狗都值得被感动,那么拯救我们人类自身就更是值得被关注。我想这也是科幻文学备受瞩目的原因。
——2019.02.21杂感
2019,除了书籍的阅读外,加入了影片的观看,话剧的欣赏等,以期扩大文学的学习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