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原著和各种版本的三国影视剧中,无一例外地将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蜀汉治理西南的政策基调定位为“怀柔”、“安抚”。那么,历史上果真如此吗?
老王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事实上,在诸葛亮生前身后,对西南的治理过程中充满着血腥和暴力,远远不是小说和影视剧乃至《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展现的那般春风化雨、暖意融融。
在为刘备画定“隆中策”时,诸葛亮已经提出“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可见诸戎和彝越的重要性。以益州为根据地,来北向中原,便不能不取得他们的合作,使他们不至牵制后方。正如同孙吴境内之有山越,陆逊曾说:“腹心未平,难以图远。”曹操击乌桓,也是同样的理由。
后汉时代的统治者对于汉人以外的各部族如蛮人羌人等,都采用极其残酷的压迫手段。诸葛亮所用的方式,比较起来自然也是温和一些。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时代和阶级的限制,要求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诸葛亮对待落后部族怎样和平宽大。
旧时历史研究者往往依据裴松之注所引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夸大了诸葛亮对待落后部族的和平政策。《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之后,孟获投降时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于是诸葛亮的军队到滇池,南中平定,随后把孟获的部下还让他带领。
有人劝诸葛亮不要这样做,他回答说:“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如彝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彝累有废杀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彝汉粗安故耳。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沿用这段材料,末尾更加夸张地添上两句:“自是终亮之世,彝不复反。”仔细考查,便可发现《汉晋春秋》的记载不可信,《资治通鉴》的话尤其不确。
蜀汉的“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实际仍是承继过去的办法,平时压迫榨取,遇到反抗就出兵镇压。
就在七擒孟获这一年(225),蜀汉派安南将军马忠去攻打越嶲郡(今甘肃西昌县)的落后部族。先是在223年越嶲的叟族(也称斯叟)酋长高定元起兵反抗,“破没郡土”,蜀汉所委派的太守只得住在去郡治八百里的地方,遥领而已。马忠用不正当的手段,“诱杀”了酋长兄弟数人,才把叟族镇压下去,后来又徼发各族男女来改筑郡城。
同时又派李恢进攻建宁郡(云南曲靖县地)的各部族。建宁郡属县的各部族大相纠合,在昆明把李恢的军队包围起来。当时李恢的兵数很少,孤军深入,又和主力部队失去联系,于是欺骗对方说:“官军粮尽,打算退还。我也是这地方的人,离家很久。现在既已回来,不愿再到北方。我希望跟你们合作,故而以诚相告!”这些老实的部族听信李恢的话,放松了包围。结果李恢便乘机突围出来,把他们打得大败。“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东接牂牁,蜀汉统治者的镇压军队于是连成一气了。
如果说诸葛亮攻打南中的诸部族以后,不曾留汉人镇压,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华阳国志》卷四和《蜀志》卷十三诸传,都清清楚楚记载着:孟获投降后,蜀汉任李恢作建宁太守,从建宁越嶲两郡分出云南郡,任吕凯为太守。又分建宁牂牁立了个兴古郡。派马忠作牂牁太守。
此外还有一个庲降都督,是镇压整个“南中”地区的军事长官,攻打孟获以前早已设立,孟获投降后仍然存在,李恢、张翼等人相继担任。并且“都督常用重人”,就是说,经常用统治集团中的重要人物任都督,以便镇压。都督部下自然要配备重兵,才能完成任务,自然不能说是“不留外人”、“不留外兵”了。
尽管诸葛亮留兵镇压,蜀汉政权并没能够就此把西南诸部族的反抗力量压制下去。根据《蜀志·李恢传》,大军刚回去,“南中”的被压迫者就起来反抗,危害守将。李恢亲自带兵去镇遏。把各部族中的“豪帅”迁徙到成都。从叟族《濮志》也说:“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又说:“南中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从这三段史料短短几十个字的记载中,我们已经充分看出蜀汉统治阶段为什么要去压迫剥削西南诸部族。除去怕他们牵制后方之外,更主要的在于财政、军事各方面还要依赖他们。
庲降都督张翼“持法严,不得殊俗和”。公元233年南中部族的酋长刘胄起兵反抗,“扰乱诸郡”。马忠、张嶷带兵镇压下去,张嶷还用武力抢得他们的盐池、铁和漆,因而“器用周瞻”。接着牂牁兴古地方的僚族也起兵,张嶷又带兵去攻打。诸葛亮死于234年,刘胄等人的武装反抗在233年。司马光所谓“终亮之世,彝不复反”,显然是夸张之词,难以取信。
诸葛亮死后,蜀汉统治者对西南诸郡照旧采取高压政策。《蜀志》卷十一《霍弋传》记载永昌郡的落后部族反抗当地官吏,于是庲降屯副贰都督霍弋领永昌太守,率兵攻打,“斩其豪帅,破坏邑落。”到263年蜀汉快要灭亡时,刘禅曾计划逃入南中,谯周连忙阻止他说:“南方远彝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
谯周是主张投降的,自然故意吓唬刘禅,好让他不逃走,及早投降曹魏。然而谯周所说“南中”情况一定也不能全无根据。由他的话,就看出蜀汉统治者的境内诸部族的关系,自始至终是一方压迫剥削,另一方反抗斗争了。(老王不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