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做选择。
今天说一位,一生都在面临重大抉择的名人。
晏殊,字同叔,曾任北宋宰相。
此人,五岁便能作诗,神童不假。
景德元年(1004年),十三岁的晏殊,被推荐到了北宋朝廷。
第二年,宋真宗带上宰相寇准,亲自对这位神童进行了考试。
一个十四岁的孩子,面对当时的皇帝和宰相,一点儿都没有怯场,从容的做完答卷。
宋真宗大喜,当场便赐晏殊同进士。
第二天,皇帝带上更多的大臣,一起给晏殊又来了一场考试。
那题目,晏殊前不久刚刚准备过的,按说他应该会轻松过关。
但是,晏殊犹豫了。
02
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考试,又是熟悉的考题,可该不该和皇帝实话实说呢?
晏殊迎来了人生第一道重要的选择题。
最终,他决定告诉皇帝实情,这道题自己刚刚复习过。
宋真宗高兴坏了,多好的孩子,神童,还诚实!
于是,另出一题,这根本难不倒神童,再次轻松过关。
宋真宗授晏殊秘书省正字,留秘阁读书。
在场的寇准提出反对,因为他看不惯南方人,反对如此提拔晏殊。
据《宋史》中载,宋真宗反驳道,“朝廷取士,惟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
经此一事,晏殊知道了自己得罪了寇准,寇准也记住了这个小冤家晏殊。
03
天禧四年(1020年),寇准倒霉了。
宋真宗想要废掉权臣丁谓,准备让太子监国,寇准开始着手准备诏书。
谁知道,剧情反转。
此消息走漏出来,丁谓连夜进宫,竟然说服了宋真宗,不仅保住了自己,还说服皇帝罢免寇准。
寇准满脑袋问号…
丁谓想到寇准和晏殊有旧怨,于是便让晏殊起草罢免寇准的诏书。
晏殊又迎来了一道关键的选择题,写还是不写。
寇准曾经给自己找过麻烦,按说是个报复的机会。
可是,也不能领丁谓的人情,这人已经名声狼藉。
最主要的是,皇帝如此出尔反尔,哪能随便站队呢?
于是,晏殊拒绝执笔,静坐殿外,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没有参与丁谓的计划。
04
寇准最终仍然被罢免,其同党们也没有怪罪晏殊。
但是,事情没完。
天禧四年(1020年),宰相李迪出了个狠招,说服了宋真宗,要和丁谓两人一起罢相。
太狠了,同归于尽啊!
谁知道,丁谓再次深夜进宫,又说服了宋真宗。
李迪不是不想当宰相了么,那就走吧。
丁谓继续当宰相。
同时,命令翰林学士刘筠起草诏书。
刘筠是一头雾水,因为他正在准备罢免丁谓的诏书,现在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反转。
刘筠坚决不和丁谓同谋,拒绝起草。
丁谓找来了晏殊。
晏殊心里这个恨啊,到底是躲不过!可能怎么办?这个丁谓命太硬了。
05
据说,晏殊写完诏书后,见到了刘筠,心里觉得有愧,不敢上前行礼。
刚正的刘筠和屈服的晏殊形成了对比。
晏殊这次的选择恐怕是做错了。
宋真宗驾崩后,宋仁宗继位,掌权的是皇太后刘娥。
天圣六年(1028年),晏殊举荐范仲淹任秘阁校理。
范仲淹不是一般人,居然指责刘娥过多的干涉朝政。
晏殊知道以后,吓坏了,范仲淹啊范仲淹,你这是坑我啊!
面对晏殊的指责,范仲淹写下了著名的《上资政晏侍郎书》,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原来,晏殊曾经被刘娥这个母老虎整治过。
天圣五年,刘娥想要晋升张耆担任枢密使,晏殊表示反对,结果当即被贬。
06
范仲淹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道这里的厉害,可是久在官场的晏殊早就已经磨没了棱角。
晏殊再次迎来了一道选择题,不出意外的是,他没有选择支持范仲淹。
这让刘娥很满意,但是也却让晏殊的口碑直下。
麻烦并没有过去。
天圣十年(1032年),宸妃李氏去世,按规矩要有人来写碑铭。
刘娥点名要晏殊来写,晏殊欲哭无泪。
李氏是当今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刘娥真实的身份是养母。
但是,皇帝本人并不知道,可晏殊知道!
这是烫手的山芋,怎么下笔啊?!
您不是神童么,那就不停的考试吧。
晏殊真是有文才,据《宋史》中载,“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渺,丽水生金…"
但最后落上了一句,“早卒,无子”
…
07
刘娥看后,十分高兴。
41岁的晏殊被任为枢密副使,仅仅四天后就改任参知政事。
纸包不住火。
明道二年(1033年),刘娥病逝,宋仁宗正式亲政。
瞒不住了,皇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看着亲生母亲的碑铭,文辞华丽,宋仁宗很是高兴。
但是,当看到“无子”这两个字后,年轻的皇帝怒了。
晏殊!
同年,晏殊被罢相,贬为江宁知府,滚!
从此,晏殊更加谨小慎微,再也不轻易触碰选择题了。
但是,他当初做下的选择,开始找上了他。
08
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蔡襄等人,进行了庆历新政。
但是,新政在保守派的反对下失败,众人纷纷被贬。
已经远离朝堂的晏殊,还是被波及到了。
范仲淹,晏殊举荐的。
富弼,晏殊的女婿。
欧阳修,晏殊的学生。
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晏殊落了一个里外不是人,两边都埋怨他。
蔡襄向晏殊求援,但遭到了他的拒绝,此时的晏殊不想再参与任何朝堂上的纷争。
结果,女婿富弼大骂他是奸佞小人…
蔡襄等庆历新政的骨干开始弹劾晏殊:
第一,说他曾让禁军帮着修理府邸,其实这倒是没什么。
第二,要命了,就是他当年给仁宗皇帝母亲李氏,写的那篇碑铭。
09
晏殊不出意外的再次被贬,从此再无作为。
至和二年(1055年)正月,为官五十年的晏殊病逝。
他这一生可以说是,不断的遭遇选择题。
起初,能够坚守心中的良知,不与弄权者为伍。
但是,后来却逐渐随波逐流,不再坚守初心。
学生欧阳修曾评价过他,“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圆滑,或许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可是,深陷权力的漩涡之中,哪是这么容易脱身的?!
晏殊会后悔自己曾经的选择么?
我们无法评说了,但人生本就是单行列车,它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