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单

【0225-2020】星期二 疫情期间

今天又是一个收获满满的日子。5:30起床~整理复盘昨天的工作和要事~规划了今天的青蛙事件、弹性事件,紧接着开始吃“第一只青蛙”。7:00准时收听由筱阳班班带来的快速阅读的主题分享~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书单。

课程之初那,分享的目标设定之“SMART原则”令我对这一工具有了新的认识。

SMART原则

S=Specific 具体的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

A=Attainable 可实现的

R=Relevant 关联性的(资源、人脉、能力等)

T=Time-bound 有时间限度的

实施目标管理不仅是为了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了管理者将来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

听从筱阳班班的建议,借SMART选择重新规划自己本次的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一

ST:21天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M:两天读一本书并能够“默出思维导图”和有主有次的用10分钟分享出来!

AR:紧跟筱阳班班的要求和进度(21天读20本书),按时听课,并完成作业。

目标二

S:通过快速阅读解决“知识焦虑”、增进见识、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能力

M:根据需求明确阶段性阅读目标和主题,通过“选择书单的方法”确定书单,并对每一部书籍做思维导图笔记,最后统一复盘整理形成自己的主题类“思维模型”

AR:这些动作平时阅读时一直在做,本次通过学习和交流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T:本次践行结束30天内

接下来谈今天的的学习收获:可以说既亲切熟悉又有新的启发。

之前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在为自己挑选书单;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够系统,也没有足够的论证论据来支撑,仅凭的是自身的经验。为加深记忆,专门把今日的学习内容整理成了思维导图,以便日后复盘!

今日作业

一、书单的选择有哪些方法?

1.行业专家学者推荐

主要选择有实战经验和成功经验的专家学者推荐;

从他们的知识平台,网课或者线下课进行互动和链接。

2.读书会朋友推荐

之前一直在听“樊登读书会”,也了解到不少的好书。而且平台已经把图书进行了分类和同类主题图书推荐;

另外老师推荐的:洋葱阅读读书会,行动派读书会,月底前去了解一下。

但被推荐时,一定要听一听推荐人的推荐理由,不是所有适合他人的好书也同样适合自己。

3.网上书城推荐

4.网友书评

5.实体店筛选

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类书籍,从单一到主题书单,并写出选择过程和理由

1、选择过程

偶然的机会在喜马拉雅平台听到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开始有了【时间管理】的概念;

接着又参加了线上的“自律训练营”。

听时间管理100讲过程中,叶武滨老师经常提到戴维艾伦的《搞定》,日本作家佐藤博的《晨间日记的奇迹》,博恩崔西的《吃点那只青蛙》和自己著作的核心书籍《高能要事》;就一一买来阅读!

另外,在喜马拉雅时间管理栏目中,也推出了同类作者的网课,就了解了另一位时间管理老师~张萌,并阅读了她的《人生效率手册》。

同时,在训练营的践行过程中,先知的伙伴们又推荐了《番茄钟工作法》《断舍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自此,形成了关于【时间管理 效能提升】的主题书单。

最终,通过对多本书籍的核心观点,管理工具的提炼、相互印证,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复盘与反思,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 ,效能提升”思维模型!

2、选择理由

之所以选择这些书籍建立“主题书单”,原因如下:

叶武滨老师和张萌老师是时间管理,效能提升的专家,而且自身在这些当面做的跟成功,他们的推荐不会错!

时间管理训练营本身就是专门进行时间管理的社群,大家共同认可的不会有问题。

最后,从自身经验出发建议大家,“读不明白第一本书,就先不要着急扩充到该类别的主题阅读!”

因为这是从认知一个论点到建立一个知识架构的过程,只有精读一本,树立自己的“思维雏形”,然后再多方论证,和不断迭代甚至推倒重建的过程。

切记急功近利,一定要循序渐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