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宽恕两儿
前寄恕儿信,希望他取出陶先生【注:“陶先生”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纪念册一厚本来看,并嘱他不要忘记是陶先生的学生。他来信总没有答覆,昨日曾就恕来信批答。大意要他自觉自决,计应在此信前收到。本来我对你们说话,总不外要你们自省自决,甚少具体指出你们应该如何做,现在我从这一面说一些。
我觉得发愿是根本,前寄恕信似已提及,陶先生可敬处,只是有愿力,他真是有愿力,旁人均说不上了。你们若有一种心愿发出来,则一切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心愿要出于感触亲切,在自己感触亲切之问题上为大众而发愿,奋不顾身,不顾一己力气单薄,只将大众问题一力承担起来,放在自己肩膀上,心中念念只此一事,则凡百问题都成小问题,都不成问题,都不费力而解决。一则因为相形之下其他问题自然小了,一则因为解决问题之智慧与勇气却不知不觉大了。就在这一面缩小一面长大之情势下,再无什么事纠缠你,使你困于碎屑,使你犹豫忧闷,你自然而然,从内里生出力量来。像是培恕学画不学画,入新闻专科不入新闻专科,像是培宽如何求学,改系不改系,等等问题,将无困难重压之感,并且把事情看得很活。
所谓自己感触亲切之问题,举例言之。如武训感触于自己没受教育,看见大多数人受不到教育,而发愿之类。如陶先生决心改造教育,普及教育,把偌大问题,放在自己肩上,一心干去,不问成就。又如道宗【注:陈道宗是陈亚之子,与培宽培恕当年则皆为中学学生】学政治,不知其出发点是什么,假如他感触到中国几十年内战内乱不息,老百姓之苦不堪言状,总解决不了,总无出头之日,而奋然下大决心,要弄明白,中国之乱到底为什么乱?为什么政治不能走一条路去?我一定要弄明白它,我一定要把中国之乱解决它,使全国人享受到安居乐业,那么,他就是发愿了。
此时只见问题,不见其他,专心致志,坐卧不离。精神有所归,生活有重心,一根脊梁竖立起来,两脚踏在地上,眼光放远,而起脚不妨自近处起脚,胸怀胆量放大,而作事亦不忽略碎细,心里绝不焦急。但心思亦不旁骛,于是在学习上自然滴滴归根,一切见闻知识都归到这里,不知不觉系统化、深邃化。此时学问亦绝不再是书本上学问,而自然是自家的心得了。
我想你们的问题都应该从这里求解决,不要支支节节,不要左思右想,只有自己真发愿之一天,才是真有了自己的一天。此寄
宽恕两儿,念之,念之。
父手字 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