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疫情下,低风险区的云南于3月23日迎来了名正言顺初三和高三的复学。延迟近一个月的开学,对我而言是“紧张”的,但学生们却一直毫无学习状态。一个月的“努力”转眼结束,牺牲了宝贵的“五一黄金周”,我校举行了初三年级的第一轮模拟检测。
我教学的语文科目,满分120分,教学班级九年级(2)班参考49人,40分以下13人;教学班级九年级(6)班参考37人,40分以下8人。两个教学班共有86人参考,40分以下就有21人,占比24%。
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二十多年来的教学中最令我心惊胆寒的一次检测。在成绩分析总结中,我发现学生起码的简单的拼音都不会拼了,起码的基础的汉子都不会写了,8分的古诗默写平均也竟然不到4分。
所以,在讲解试卷时我严厉提出学生不学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最多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在老师和组长的监督下完成必考40首古诗的背诵。这是平时教学中也循序渐进要求并督促学生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但现在的学生就是那么的不愿意学习,无限的时间延长下始终完成不了这有限的学习任务。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征求”学生的想法时有一位男生直接站起来说:老师,在背诵我也背不会,我申请放弃学习这部分,不要再逼我学!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全力以赴地接手其他老师不愿意教学的该班语文教学任务,我辛辛苦苦付出了一个学期多的努力,竟然有学生这样大胆不尊重我,并在班上与我“作对”,竟然把老师指导复习,把老师期望能在升高中的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的艰辛当成是对他的“逼迫”。
内心一片悲痛与失望,但我突然想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孩子!对,每一位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强烈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温和地问道:严同学,你说的是学不进去吗?
他说:是的,怎么背也背不得,所以我不学了。
我接着说:学不会,你怎么还能考得六十多分的“好”成绩呢?如果说,你学不进去,所以没学,那么既然没学你都能考那么好,假如端着心态尽力学,那不就考得更好吗?所以,我想你放弃学习有别的原因吧?那么,下课后我们单独聊吧,在课堂上我就不和你开这个玩笑了。
就这样,本可能不可救药的一堂课同样在如同往常的愉悦中结束。
课后的交谈,我了解到严同学在课堂上有如此抵触行为的大体原因:
1.严同学一直以来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用现在的班主任的话来说就是:他在学校犯错时,总是恳请老师不要告诉家长,因为家长会给他无限的打压,甚至经常发生家长对其体罚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中成长,心里不快时习惯抵触是可以理解的,说实话,他也想做更好的孩子,但重要的家庭教育带给他的是毫无依赖,他总在茫然中独行。
2.最近不少州职校到我校招生,他想直接上职校,但家长不同意。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不是举例说服,而是强行施压:除了读正式普高,其他学校都免谈。
这样的父子对话,使得他毫无依靠,觉得家长总是不尊重他的选择,让他更厌倦在学校学习。这让我不禁想起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唯一依靠,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可,孩子是失落的。哪怕孩子的想法有再大的问题,作为家长要做到“以理服人”,更何况面对的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交流中他所想的:这样的成绩就读普高,或许坚持不到高中毕业,更不用说能考入大学。我告诉他:一是他的成绩很理想,能进一步努力更好,二是到高中三年只要持有积极的心态,有很多的奇迹等待你去创造。
至于造成学生有这样“急切”逃避高中学习的想法,我对职校的春招有一定的想法,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否则弄得人心惶惶,将会得不偿失。
我真庆幸没有当面引导、批评和揭穿他,不然或许该“误会”他,或许这堂课变成不可收场的僵局。
通过我的引导,他不仅转变心态积极学习语文,一个星期后还主动担任了我的语文“小负责人”,监督小组同学学习。
教育是慢的艺术,不可功利心切。学生的任何犯错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给予包容,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就有成为好孩子的100种可能。
这不禁让我敬佩、追随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语言》和《教育的100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