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看了一个采访节目,采访的是"我不是药神"电影主角程勇的原型,陆勇。当时看完整个采访,听他整个故事的时候,发现跟电影中的情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于是,今天上午,我又把我不是药神的片子看了一遍。
的确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电影中把卖正版药的公司描述成了一个虽然通过合法权力维护格列宁这款正版药,但是十分不通情达理,只顾及自身利益的企业药厂,天价药三万一瓶的格列宁让很多吃不起药的白血病病人只能等死,而药厂却依然没有丝毫减价的动作。看到这里我就很疑惑,一瓶药的成本应该不至于这么贵呀,,三万一瓶的定价也太夸张了吧。而且印度仿制药既然疗效一样,为什么不能开放一些给那些穷人呢。这是我看电影总结出来的疑惑。
但当我看完了采访陆勇的节目后,我才解除了我的这两个疑惑。第一:格列宁一代是美国花费10多亿美金甚至更多的费用去研究出来的药,所以定价会比较贵,而定价三万除了因为研发成本外,之后的盈利部分是需要投资去研发新的药物用的,因为一些白血病患者一旦适应了一代药,就需要吃二代药,甚至三代药,而这些药的研发是需要巨大资金去支持才能研发出来的。第二:如果法律允许仿制药的生产,那么往近了来看,虽然救了一些人的命,但是,一旦允许这种行为,就不会再有药厂愿意去付出巨大代价研发新药,都去做仿制药,这样的话研发的动力就会消失,不利于医学的进步,发展。
所以,这种药厂和病人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想要解决好是比较困难的,对此,我们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医保服务,或者成立一些白血病慈善组织,让社会各界人员捐出一些钱来资助病人。这些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我不是药神”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这世上有一种病 “穷病” 这种病没法治,也治不过来。看到那个片段时,内心十分沉重,但也提醒了我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