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草长莺飞的季节, 我们也迎来了复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节奏简单却又充实,上五休二的日子,是我从未感受过的工作快乐。每逢周末各大公园都装满了前来踏青的人,帐篷,野炊,风筝,让人产生错觉,仿佛疫情没有来过。餐饮业和大大小小的商场渐渐复苏,饭店里热闹起来,商场里也多了许多人气,在看似还暖的景象下,一些我们曾经熟悉的餐饮却悄悄退出视线,我不知道味觉的记忆能在人体停留多久,但想念油锅呲呲啦啦的翻炒声,最后那团火焰随着香气渐出而慢慢熄灭。
复工后读书的时间少了些,因为每晚回去还要陪孩子再过一遍今日网课的学习内容,又恰巧春天是个爱睡觉的季节,几乎9点半就完全进入甜美梦乡,早睡早起,真幸福。作为妈妈已经7年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教育上所暴露的问题也是逐渐增多,那些在他看来稀疏平常的事情,却时刻可能成为引爆我的导火索,孩子还是那个孩子,父母也还是那个父母,但是为什么我们却越来不温和甚至偶尔还会苛责孩子呢?我们埋下的种子,渐出嫩芽而后成长,就因为超出预想长出一个小枝杈,就恨不得天天拿个刀站在树旁准备修理,在育儿这条路上,所有的情绪一半来自于焦虑,另外一半就来自于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中国父母喜欢挂在嘴边的,却不常照照镜子看下别人家的父母。包老师的这本书内容丰富,并且举了很多案例,多多少少我们都会看到自己经历过的影子,或者现在正在我们家发生的情况,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拥有这样一本书,哪怕不用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偶尔翻翻,去除我们自己的烦躁感也是极好的。借用网络幾米老师的漫画,我觉得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诠释。
——共勉,自省
大人说话时,希望孩子闭嘴。
看电视时,希望孩子安静。
烦闷时,希望孩子消失。
他们常说,
孩子睡着时是天使,醒来时是魔鬼。
不管醒来或睡去,我们都是天使。
只是大人看不见。
大人喜欢说陈腐的大道理,
奇怪的是,他们自己听不见。
纵使小孩捂住耳朵,
那细碎烦厌的魔音,
还是会弥漫整个世界.....
小孩子火大时,
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
大人火大时,
小孩一定要赶快逃命。
大人都说小孩的天空无限宽广,
难道大人和小孩的天空不一样吗?
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们的希望,
成长为一个令人羡慕的模范儿童。
但大人的希望
却总是让小孩感到深深的失望。
有些父母喜欢教训孩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但是他们自己吃尽了苦头,
好像也没有变成人上人耶……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
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收音机里有位专家悠悠地说:
多少人都希望他的孩子赢在起跑线,
但往往却让他的孩子累死在终点。
为什么风可以那么温柔地对树说话,
而你却总是学不会对我温柔地说话呢?
大人总喜欢对孩子说:
“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但是为什么放弃梦想的都是大人?
大人都爱说孩子是他们的一面镜子,
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大人的反射,
要让孩子有好模样,大人应该先做好榜样。
可是,我不想要变成好模样,
也不需要好榜样,
我要自己长大,变成自己的样子,
我讨厌变成别人的镜子。
大人喜欢嘲笑别人的孩子是温室里的花朵,
却又努力培养他们自己的孩子
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你可以庇护孩子的身体,
但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
孩子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之境。
——《先知》.纪伯伦
(图文来自网络,励志青春为您整理,致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