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分享的两个观点是我之前没有用心留意的。
首先对家人行为的反馈要注意时机。在事件进行中或行为停止前进行反馈。否则对家人的指责很容易演变为翻旧账。事后反馈本身是脱离原事件的讲述,很容易添加主观感受。其次,注意反馈的方式。你怎么怎么样的语言形式,文字本身微带责备含义,语气稍不留意就可能触及对方的心理防线,导致好好的沟通交流演变为争吵。
相比简单的回应,反馈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它需要我们留意话语背后的意义而不是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先消化对方所说的内容,然后再跟对方确认我们理解得对不对,让双方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史蒂芬·柯维把这称为“做一个忠实的翻译者”。
对家人话语进行反馈这点。我之前没有留意回应和反馈的区别。昨天群里老铁@高爽-内勤-杭州 讲述她工作升职的困扰,精心准备后与领导沟通交流,得到真诚的指导并修正今后的方向。她将这一宝贵经验分享出来,我做的却只是文中所说简单的回应而不是反馈。仅仅是单纯地夸赞她表述清晰思考明确。
后来老铁@沈益军-屠夫-苏州 却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她60%的注意力放在长板上,40%在短板上,着重加强核心竞争力。这样正面的反馈对讲述者来说非常宝贵。还有老铁@岭.财务.深圳.期待正式群与你相遇 @边先生-新媒体运营-延吉 。他们的反馈都很用心,值得我学习借鉴。我要更用心体会话语背后的含义,自己思考后再输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