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几个姐妹聊天,谈到彼此职场上,又来了一波裁员潮。从以前的惊叹到现在的平静,大家似乎对被裁或者裸辞,早已司空见惯。
以往聊到现在的工作环境和就业情况,都会来一句:
辞职,不如苟且有个班上。在工位上抑郁死,还是找不到工作饿死,走不走都一样,显得特别消极。
神奇的是,如今大家都挺平静的,甚至觉得现阶段离开工作岗位,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来看待。
毕竟现阶段不上班,你不会是异类,如今在家待业,就和吃饭喝水一样寻常,在这个失业潮之下,也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平一阵。
1.「时机到了,先趁机好好休息」
从恶劣的就业环境中离场,是正常人的正常选择,这没什么好诟病的。
换做以前时态还好的时候,离职都很难启齿。没有工作,就好像失去个人价值,会被人笑话,一生不停歇去证明自己的成功。
“躺平”这个词,也从以前的不被看好且常被认为啃老一族,现在却成为每个打工人的心愿: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谁不想佛系点,过轻松些的日子呢?
经济下行,个人不好过,企业也不好过。
所有企业都在搞“降本增效”那一套,降低人力成本,强制员工提高效率,或者调整办公时间增加工作时长来变相降低成本,职场环境变得让人难以忍受。
所以,选择离职特别正常,这样也有时间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让自己好好休息,思量来路,重新出发。
2.「一味的追求稳定,是最不稳定」
在2022年初的时候,我也冲动裸辞过,相比之前先找好下家再离开,那一次我什么都没想,纯粹就是想休息。
离职后,痛痛快快玩了半个月,去了昆明滇池喂海鸥,去了丽江爬玉龙雪山,去了洱海公园拍网红同款照片,看以往没看过的风景。短暂实现了旅游打卡目标。
接下来毫无意外,就是漫长的面试找工作,要么喜欢的岗位结果薪资不满意,薪资可观的又是自己老本行。转行没有门路,只想着稳定有个工作,心底才算踏实,到现在,依然在老本行熬。
一味追求稳定,才发现舒适圈的工作,虽好在没多大变动,但也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热情和感知力。日复一日的工作,家、办公地点两点一线,许多人生可能性也在这其中,慢慢蹉跎渐至虚无。
大数据时代,有人离职后重新找到新的主场,找了一份为自己打工的自媒体事业,尝试自己创业摆摊赚到第一桶金……其实,无心插柳也可以成荫。
逆境之中,大家是应该先拯救自己,毕竟摆脱不了情绪更加难成事,把自己收拾好以后,才更能走出另一条康庄大道。
3.「不是所有人,都应该走同一条轨道」
漫漫人生,一定是有不同的活法和去处。
30载光阴如梭,恍然间见众生,人生轨迹相似,奋斗目标相似,现在连转折点都特别相似,都是一直麻木又匆忙地低头赶路,不观日月,不问来处,一直走到现在,突然发现此路不通了。
读书、就业、买房、结婚、生孩子……似乎所有人都是同一个路径。哪怕想GAP一段时间,都要考量半天,谈裁员即色变。
其中,毕业生和30+上班族对失业潮反应最大,前者刚出象牙塔,后者刚过而立之年,两批人同时意识到:
稳定性是多么虚无缥缈的东西。
有个朋友产假后,因为没人带孩子毅然裸辞,误打误撞之下在小红书开启自媒体事业,积累了不少粉丝,慢慢接广变现。
本来以为入不敷出焦虑难捱,最后直接逆袭成为自己的小老板,每一份工作都是给自己打工,这多好啊。
所以我真心觉得,待业不算坏事,它给了我们休养生息的时间,也提醒我们总结经验去破圈,去规划未来,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写在最后」
我不信所有人的人生目标都是车子房子孩子。
大环境不好,裸辞和GAP反而是一个契机。
这段时间是最应该安静下来的,看清楚自己的迷茫,也看清楚自己的渴望,开始新一轮的尝试与布局。
就像身体疼痛是为了告诉你该做体检一样,现在的危机也在预警你,该提高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
愿大家清醒且从容,走出自己的花路。
❤️
作者介绍:
全网同名「鱼七苏成长笔记」
自我探索ing的94后,职场8年的新手妈妈
一枚文字工作者,正在尝试开启写作副业
在这里分享我的成长历程,欢迎关注订阅
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关注、点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