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记116-124凡九年事
一、纪事
1.汉安帝亲政。
公元121年,邓太后驾崩,安帝刘祜亲政,采纳班勇建议,屯兵西域,为西域重新回归大汉版图奠定基础;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使高句丽臣服。
但刘祜成年后不修德行,大肆戮辱贤臣,导致蔡伦、邓骘、太尉杨震等人被逼自尽。同时“附事内宠”,导致东汉“内宠始横”,皇后、乳母、外戚、宦官一同干政。继而听信谗言废黜太子刘保,东汉政局混乱,奸佞乱党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东汉呈现由盛转衰的局势。
二、吴西孔子一一杨震。
本书第49卷“暮夜无知”记述了杨震深夜却金的故事,本卷大部分篇幅除了记载地震、日食、冰雹、水、旱灾祸等及西域各国相继叛乱外,主要记载了杨震不畏权宠,数次耿介上谏的事例。
杨震,字伯起,陕西华阴人。少年时即好学,跟随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通晓经术,博览群书,专心探究。当时的儒生称赞他说:“关西孔子杨伯起。”
杨震居住湖城,几十年都不应州郡的礼聘。直到五十岁时才在州郡任职。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是位贤人,于是举其为茂才,四次升迁后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为官公正清廉,从不接受私人的请托。他要求子孙日常都是蔬食徒步,生活俭朴,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长辈,想要他为子孙布置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的人称他们为清白官吏的子孙,不是很好吗?”
117年,杨震受命入朝,担任太仆,又升任太常,后接替刘恺,升任司徒。121年,邓太后去世后,安帝宠爱一些后妃开始骄横起来。安帝的奶娘王圣,因为抚养安帝有功,依靠帝恩,无法无天。他的女儿伯荣出入宫中,贪赃枉法。乳母王圣的女儿伯荣,与已故的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環勾搭成奸,刘環为趋炎附势,遂娶伯荣为妻。安帝因此而让刘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官至侍中。对此,杨震上谏坚决反对。认为不合高祖皇帝“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拜爵”旧制,且在爵位的继承上,自古以来都是父死子继,兄亡弟及,按此爵位应由刘护的胞弟刘威继承。
123年,杨震升任太尉。安帝的舅舅大鸿胪耿宝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给杨震,杨震不接受。耿宝亲自询问杨震说:“李常侍是陛下亲近的人,陛下想叫你推荐他的哥哥,我耿宝不过是传达陛下的意见而已。”杨震说:“如果朝廷想令三府推举,应该有尚书的命令。”于是拒绝了他,耿宝恨极而去。皇后兄长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他的亲友,杨震又不接受。而司空刘授听说后,马上举荐这二个人,十天之内都被提拔。因此,杨震更加遭怨。
当时安帝下诏让使者为乳母王圣大肆建造房屋,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鼓动,进而假造诏书,调拨大司农所管国库钱粮、将作大匠所管众多现成材木,各自大肆建造家舍、园地、庐观,花费人力、财力不计其数扰。杨震再次上疏痛斥。
河间郡有一名叫赵腾的男子到宫门上书,批评朝政。安帝阅后非常生气,下诏将赵腾收捕人狱,严刑拷问,最后以诬惘安帝的罪名结案。杨震知道后,立即上书营救赵腾。安帝终不理杨震谏言,杀了赵腾。
124年,安帝东巡泰山,樊丰等乘机修建房屋。杨震的掾属高舒召将作大匠令史稽查这件事。获得樊丰等的假诏书,杨震写了奏书,要等安帝回来上奏。樊丰等听说了,惶恐万状。正好太史说星变倒行,就一起诬陷杨震说:“自赵腾死后,杨震深为怨怒。并且为邓骘的旧部,怀恨在心。”等安帝返回,在太学待吉日入宫,晚上派使者持节收杨震太尉印绶,杨震于是闭门不见宾客。樊丰等人因愤恨他,请大将军耿宝上奏说杨震不服罪,心怀怨恨,安帝下令送归原籍。
杨震走到洛阳城西的夕阳亭,慷慨地对他的儿子、门生们说:“死是一个人不可免的。我蒙圣恩居位,痛恨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杀,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止,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我死之后,只用杂木为棺,布单被只要盖住形体,不归葬所,不设祭祠。”于是服毒而死,时年七十余岁。弘农太守移良秉承樊丰等旨意,派官员在陕县留停杨震丧车,露棺道旁,责令杨震诸子代替邮差往来送信,路过的人,都为之流泪。
直到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伏诛,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至朝廷申诉杨震的冤情。朝廷都称赞杨震的忠诚,下诏任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传说,杨震葬前十几天,有大鸟高一丈多,飞到杨震丧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直到下葬,鸟才飞去。
3.高士黄宪。
黄宪,字叔度,汝南郡人,世代贫穷。父为牛医。颖川人荀淑到慎阳,在客店里遇到黄宪,当时黄宪才14岁,荀淑感到惊奇,同他交谈整日,不愿离去。他对黄宪说:“你是我的老师”。 荀淑到袁阆处,袁还未及慰问,他便对袁说:“贵国有颜回,你认识他吗?”袁阆说:“看见我叔度了吧?”
当时,同县人戴良才高倨傲,但见到黄宪时不曾不正容,回来便时惘然有所失。其母问他:“你又到牛医儿那里来吗?”他说:“我不见叔度,自认为无不及;及至见后,则瞻之在前,忽然在后,实在是高深莫测啊”。
陈蕃(今平舆人)、周举(今正阳人)常相互说:“时日之间不见到黄生,鄙视、吝悭的苗头就萌发在心里。”陈蕃到三公府任职后,他上朝时叹息说:“叔度如在,我不敢先做这个官了。”
太守王龚以礼引荐贤达之士,大多数都到了,唯独不能使黄宪屈服。
位列三公的太学生首领郭林宗(郭泰,山西太原人)少游汝南,先过袁阆处,不住而回。见黄宪后,交谈数日,也不愿离去。有人问郭林宗,郭林宗说:“奉高(袁阆字)的才具象泉水,虽清而易挹。叔度却如千顷碧波,不很澄清,但也不混浊,不可估量也。”
黄宪起初被选拔为孝廉,后又被召到公府。友人劝他到任,他未拒绝,但到京师后,马上就回来了。居家长期过着不与浊世同流合污,闭门谢客的生活。去世时年仅48岁。世人称他“征君”。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曾慕名,亲赴慎阳为书“汉黄叔度墓”碑五字(今字碑尚存)。
二、典故、秩事
1.高祖舍周昌桀、纣之譬:周昌为人坚忍刚强,口吃却敢于直言不讳。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2.孝文帝喜袁盎之讥:汉文帝宠爱慎夫人,游玩时总让皇后和慎夫人贴身相随,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慎夫人也常与汉文帝同起同坐,甚至坐在了不恰当的位置上。
郎中袁盎劝谏文帝说:尊卑有别,则上下平安和乐。如今陛下已册封皇后,慎夫人就只能算一个妾妃。妾与主人难道能同席而坐吗?如果陛下是为了慎夫人好,可予以厚赏,不然这样下去会害了慎夫人,陛下岂不知”人猪“吗?
“人猪”,即人彘。指的是吕雉在刘邦死后,残害他的宠妃戚夫人一事。吕雉斩去戚夫人的手脚,挖去了她的双眼,用火烧她的耳朵,残酷地折磨他,又用哑药毒得她不能说话,后打入了猪圈,被人称为“人猪”
袁盎重提“人猪”,使得汉文帝猛然省悟,避免戚夫人的事件重演。慎夫人听后也不寒而栗,为了感激,她赐给袁昂黄金50斤。
3.武帝纳东方朔宣室之正:一天,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款待窦太主和董偃。当他们要进入宣室时,东方朔执戟上前阻拦,对武帝说:董偃有三个罪名可杀:他以人臣的名义,私侍公主,这是第一条死罪。败坏男女风化,搞乱婚姻礼制,有伤先王的制度,这是罪二;陛下正当壮盛之年,须积思放六经,留心于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却不知依经书劝学,反而以靡丽为重,奢侈为称,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这是国家之大贼,社会之大害,这是他第三条死罪。武帝听后,默不作声,过一会说:我已经摆好酒宴,下次再改吧!东方朔说: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议论正当的国事,不能进去!武帝只好下诏停摆酒宴于宣室,改摆在北宫。让董偃从东司马门进去。后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
4.元帝容薛广德自刎之切:有一次,汉元帝准备去宗庙祭祀,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他打算乘豪华楼船出游。薛广德觉得这样做太劳民伤财了,而且与朝廷的礼制不符,按照惯例皇帝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于是他脱下帽子磕头进谏道:“皇上应该从桥上前往。”其实,“应该从桥上前往”只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它的真正意思是,皇上祭祀出行应当乘车马而不是楼船,应当走陆路而不是水路。汉元帝听了当然很不高兴,但并没有发作,只是说:“大夫您戴上帽子吧。”可薛广德哪里肯轻易放弃,他于是威胁皇上:“陛下如果不听取臣的意见,臣就要当场自刎,以血溅污陛下的车轮,使陛下不能够进入宗庙!”这下汉元帝可是龙颜大怒了,眼看灾难就要降临薛广德头上,站在一旁的张猛赶紧出来打圆场:“臣听说君主圣明臣下就正直。走水路危险,走陆路就安全得多(乘船危,就桥安),圣明的君主是不可以冒着危险行事的。皇上还是听从御史大夫的建议吧。”张猛的话和薛广德是一个意思,但是这话说出来就中听多了。汉元帝的怒气消去大半,想想薛广德只是不善言辞,可为人耿直,对朝廷忠心,是难得的良臣,再说自己的做法本来就不太合理,既然张猛都给了自己台阶,不如就听从他们的意见,给他们一个面子。就这样,汉元帝最后还是乘车马去祭祀了。
5.宋景公之诚:在史记中有载一则,有关宋景公以三句善言(三大善念)延寿21年的史实。当年宋国‘司星’(看星相,研究天文之史吏)看出星辰之相,不利于国君,有国君当亡之兆,所以宋景公相当忧愁。司星之官子韦就建议,可以‘作法’使灾殃转移于宰相。但是,宋景公一听,立刻说:宰相,相当于我的手足股肱啊,怎能伤害他呢?我愿意自己承当厄运。司星又建议可以‘作法’把灾殃转移于人民。宋景公又说:‘国君是因人民而存在的,责任就是保护人民,怎能祸害人民呢?我愿意独自承当。司星又建议,可以把灾害移至岁收,宋景公,还是仁慈地说:人民是靠岁收生活的,如果农作物收成不好,人民就会困苦,我不忍心人民困苦,宁可独自承当。
6.推燥居湿:成语,出自《孝经》。把干燥的地方让给幼儿,自己则睡在幼儿便溺后浸湿的地方。形容抚育儿女的辛勤劳苦。
7.画荻和丸: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