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的说法最早见于明朝宣德年的《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哥、官、钧、定各窑器皿,款式典雅,写图进呈。”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哥、官、定是也。更有钧者,亦甚可贵。”
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柴窑,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相传周世宗姓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但现在,国内外从未见过柴窑的瓷器,烧制柴窑的窑址也尚未发现。因此,讲五大名窑一般指汝、哥、官、定四窑以及代替柴窑的钧窑。
一、唯一以白瓷和具有装饰闻名的定窑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一个以白瓷和具有装饰闻名的,是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
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历代典籍都说定窑的窑址在古定州,具体位置就语焉不详。
直到上世纪叶麟趾先生提出定窑窑址在河北保定市曲阳县。后经考古发现确认其窑址在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川村,其窑址面积有117万平方米。
选址原因:1.交通便利2.烟煤含量丰富3.水源充足4.出产优质瓷土
定窑原为民窑,创烧于唐,到了宋朝才作为贡瓷,到了元代,统治者喜好金银器,对瓷器的需求减少,定窑就走向衰落,只能烧制日常用品。
除了白瓷,定窑也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习称“黑定”、“紫定”和“绿定”。
比如这件定窑绿釉水波纹净瓶。 定窑绿釉水波纹净瓶(现藏河北省博物馆)胎色黄质疏松。釉面满布冰裂纹,积釉处呈深绿色,足底露胎。
瓶小口,长颈上细下粗,颈中部有一相轮形圆盘,颈下半部刻斜线弦纹,肩部戳圆圈状花纹,并饰弦纹,腹部以跳刀法刻饰回旋的波浪纹,肩侧塑盘口流,与瓶腹相通。圈足稍外撇。
光绪三十年《重修曲阳县志》:“曲阳龙泉镇,唐宋以来旧有瓷窑,五代后周尚有瓷务税使,宋时有瓷器商人。”可见唐代就已经在此烧制瓷器。
不过在唐代的早期和中期,定窑的烧制技术还十分粗陋,因为施釉不均,导致瓷器的颜色不均匀。
与同时期“类雪”、“类白”的邢窑相去甚远。到晚唐和五代时期,不仅定窑烧制的白瓷数量大幅增加(已经远远超过邢窑),器物种类还有所增长。
出土在曲阳磁涧村的白釉风首壶是这一时期的精品,(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白釉风首壶(现藏河北省博物馆)壶口呈三角形,长颈,溜肩,长圆腹,下呈喇叭形高足,结带三泥条柄。
壶盖塑成凤首形,盖面以刻划的折线、弧线、以及小圆圈来表现羽毛。壶身光素无纹,仅在上腹部划刻三道极浅的弦纹。胎体洁白坚硬,釉面光润明亮,釉色白中泛青。
定窑的高光时刻是宋朝,质量大幅提升,胎质更加细白致密,釉色更为莹泽润白。最重要的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法——印花,也就是先设计好图案,再在模子刻上图案,然后将模子烧制,要用的时候直接在胚上刻即可。
印花法不仅减少失误、提高了效率,还能让图案更加工整。最常见的印花图案是花卉,动物纹有不少。
北宋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上面这件北宋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胎体匀薄,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外壁有 定窑瓷上常见的“泪痕”特征,口沿包镶铜边。
盘内印云龙纹,印纹十分清晰,代表了宋代瓷器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定窑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除了印花法外,还有刻花、划花、剔花等装烧技法。
白釉龙首莲瓣大净瓶(定州市博物馆藏)刻花的代表有白釉龙首莲瓣大净瓶(上图,定州市博物馆藏),瓶细长颈,颈中部出沿,颈上部为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
圆肩、鼓腹,卧足。肩部饰三重覆莲纹,一侧塑有龙首短流,龙首高昂,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缕龙须。
上腹刻缠枝花卉,下腹刻仰莲四重。刀法犀利,线条流畅,具有浅浮雕效果。
定窑产品以小型器物为主,大器十分少见。此件器物形体高大,造型隽秀,装饰华丽,为定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山西博物馆藏的白釉剔花牡丹纹枕是剔花技法中的精品。
山西博物馆藏的白釉剔花牡丹纹枕枕面近似圆角梯形,前窄后宽,中间下凹,两边翘起,一周出檐,边壁竖直外撇。
平底稍出小平台,底中部有二个小孔。黄白胎,胎质较粗。施釉至出台处,釉色黄白。枕面剔刻折枝牡丹花;边壁一周分前后两栏,模印牡丹花叶。
同时,定窑还采用了匣钵装烧法和覆烧法,匣钵装烧法就是按照要烧制的瓷器大小、形状预先制作匣体,一个瓷器对应一个匣体进行烧制。
覆烧法是用支圈作为垫片,将器物的口朝下放在支圈上,然后层层叠放四到五件。在烧制过程中为防粘连,器物的口不施釉,烧制完成后会产生“芒口”(露出粗糙的白胎)。为了瓷器更美观,可以用金、银等金属包裹,俗称”金银扣“。
有了支圈承托,器物的口受到的力就变小了,也就可以烧的更薄、更轻。比如现藏定州博物馆的定窑白釉金装口“官”款盘。
定州博物馆的定窑白釉金装口“官”款盘覆烧法这种烧制方法是在定窑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北宋时期,定窑作为官窑和贡瓷,能拥有定窑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需求量大幅增加。
但有得必有失,“本朝以定窑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
在定窑使用覆烧法后,北宋朝廷就逐渐减少对定窑贡瓷的采购,此后汝窑就取代了定窑,并作为官窑,成为御用窑厂。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靖康之难前,定窑窑址在北方的定州,这是烧制的物品称为北定;宋室南迁之后,定窑工人一部份到了景德镇,一部份到了吉州,称为南定。在景德镇生产的釉色似粉,又称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