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早起的第56/365天,
日更的第77/365篇!
很久以前父母辈的人就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1
以前说高考是个独木桥,于是很多人拼命学习,争分夺秒的学习,为了进一个好大学拼尽全力,甚至有些不惜以牺牲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来换取好成绩,上个好大学。
但是过了很多年,班上那些勤奋学习的尖子生都变得籍籍无名,反而是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到后来超越阶层,活成了人们想要的样子。
这个现象大概很多人都看到了,问题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那些成绩好的人不懂职场规则吗?还是学习一般的人比他们更懂人际交往?或许两者都有,但更重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些。
2
费曼学习法中说学习不是被动学习,只有“高质量的主动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深以为然!
还记得初二那年留着短发的一位女同学,不知为何,每节课下课都拼命地看书学习,从来不和别人一起出去玩。不管什么时候你在课余时间看到她,她都在看书学习。而我总是爱和朋友们到处奔跑嬉闹,但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她都只能排个中等偏上,而我总是班级一二名。
那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才明白她只是单纯的认为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就能比别人学的更好,殊不知时间只是辅助作用,真正有用的是高质量和高效的学习。
当然我也是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也不会在高中的时候付出那么多却收获甚微。
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中也告诉我们学习要集中精力,还要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让大脑皮层得到适当的休息,才能事半功倍、更加高效学习和吸收知识,否则只是一味地勤奋,自以为是的付出根本毫无意义。
3
《费曼学习法》让我对学习知识有了不同的认识。我们从小到大在学校里的学习,其实都是被动的吸收知识,各种知识点是零散的,为了应付各种大考小考,我们培养出了很多学习的机器,考试一结束,所有的知识都归还给老师。
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某些知识点又可以运用到其他哪些方面?会有什么不同?这个知识与那个知识结合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点?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用途……
人类天然的懒惰,加上学校机械式的学习,造就了学生不爱思考的本性。但是有句话不是说的很好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高质量的学习也与勤于思考密不可分。
高效能的费曼学习法是一种以教代学的方法,一个知识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别人,在讲述的过程中,你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不断的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理解的是否透彻。如果别人听不懂,证明你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的核心要素;如果讲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讲不明白,这就是你该查漏补缺的地方;如果复述的过程中,别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你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
这不仅锻炼了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锻炼,你会发现一个更加自信更加能言善辩的自己,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知识的留存率。
这种方法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方法。“学以致用”就是要我们把学习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为了应付一次考试。
4
我们中的很多人应该也有这样的经历;我当年有一次考试的时候,其中一道题第一次做对了做得很好,老师还表扬了我,于是便放置一边,第二次考到一模一样的题目,不会了,全错了。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这就说明我对那个知识点压根没有掌握住,只是因为第一次蒙对了,就以为自己会了,而不去消化吸收,不去使用它,后来知识在脑子里没有留存,以至于考试出错。
所以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的回顾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说以教代学,是用输出倒逼输入,那么回顾和反思就是查漏补缺。对于那些遇到阻碍、模糊不清、存有疑义、自认为自己懂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的知识,重新学习,回顾和反思,甚至有必要重现一遍以教代学的过程。
最后通过有针对性的简化和整合,实现这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学习和应用是互为一体的,无法对外输出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输出,为了应用,所以学习改变命运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谬论,学无所用还不如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