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庆幸买了电子阅读器,比纸质方便好多,可以随时随地拿来看,携带也方便,因此看书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在我看来这本书也算是作者的一本回忆录。
看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门后面是我从来没见过、甚至从来没听过的另一种景象。
看《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影片中展现的战区场景太夸张了,就好比影片中的主角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活下来一样那么浮夸。读这本书我才知道电影中描述的战区状态远不及真实存在的阿富汗残酷,特别是法齐娅描述如何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战区去上学或者逃亡的场景让我既震惊又难忘。
通过本书我也更加坚定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是对的。上周末老高带我和崔回老家,奶奶跟我们说起话来思维清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才教育出了优秀的孩子。几年前文华叔叔带我拜访一位副厅级官员的母亲时的印象我也至今难忘,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讲起话来铿锵有力,思想和眼界完胜很多人。回头想想,每个厉害的老太太都教育出了出色的子女。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表达能力很强,讲话很有感染力,对为人处事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书中的法齐娅在一个政治家族中长大,她自己说优秀的政治家父亲和开明睿智的母亲对她的影响深远,尽管父亲在她四岁时已经去世。
好的父母不仅能给孩子做榜样,还能在孩子每个迷茫困惑的时候为他指出方向,有这样父母的孩子无疑都是十分幸运的。
表达能力是我的弱项,所以我从现在开始有意识的去锻炼它,比如看完一本书来写一下读后感。十年,哪怕十年以后我能成为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人我也觉得很开心。不开始行动就永远没有想要的结果。只要开始就有希望。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变成一个能轻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对方的一个人。多读书、多表达、刻意练习。
好几年之前在网络上看到过一篇关于阿富汗女人穿蒙面长袍的文章,中心思想是诟病阿富汗落后的歧视女性的思想观念。通过这本书,我对阿富汗女性穿蒙面长袍有了新的认识,起码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女性穿蒙面长袍是一种被迫的选择,如果女性不穿蒙面长袍上街会被殴打甚至被强奸,而不是像之前在网络上传说的那样已婚的女人不可以被除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之外的男人看到。90年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人们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那是一种连猪狗都不如的生活,这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也无法想象的。
本书读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又止不住泪流满面,法齐娅即将失去最爱的丈夫,她在陪伴他走过人生中最后的时光,那种即将失去最心爱的人的心痛、不舍、却无能为力让我窒息。
自从四岁因为被追杀与母亲匆匆逃离家乡,直至竞选议员法齐娅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次重新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全都是生命的印记和回忆,故乡早已因战乱不是原来的模样,但废墟还在,她还能回忆。当法齐娅来到父亲的房间抚摸父亲心爱的壁纸时我终于忍不住眼里打转的泪水又泪如雨下。
那种对故乡的思念是每一个有故乡、有老家的人才能体会的。崔是没有这种感受的。上周末陪老高回小时候生长的镇府大院走了一圈,一边转他一边跟我们说着当时的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那个地方有什么回忆。我一边听他讲一边感叹他可真幸福,起码想来的时候还能来找一下回忆,而我小时候生活过的镇府大院早就变成了工厂,一切关于那里的回忆连张照片都没有,只有脑海中的回忆,怀念那里的平房、怀念我养过的小鸡、怀念90年代的办公楼、怀念打炮的坦克、怀念下过的暴雨、怀念挑过的蛇皮、怀念挖过的野菜……还有无数一辈子都忘不掉的时刻,我记得上小学五年级时,小姨给我买的人生中第一条漂亮的裙子,我记得夏天的中午不睡觉到马路边挖羊狗子菜的情景,我记得下过暴雨,我穿着大人的经典黑色雨靴在院子里趟水的快乐,我记得小伙伴们在雨水中抓小蝌蚪的害怕又勇敢,我记得锅炉房,我记得仓库院里长出来的野西瓜,我记得我每次去找娟娟玩儿回家很晚因为害怕头也不回的往家跑,我记得我过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上大蛋糕并邀请好朋友来我家给我过生日,我们一起吃蛋糕,一起跳皮筋,一起做游戏,她们送我的贺卡摆在桌子上,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我记得太多太多。只可惜地方已经不在了。还好留给我这么多印记。回忆涌上心头,笔记赶不上思维的速度,好想把崔拉过来听我倾诉一番。此刻他在监考。
我发现每次我的泪点都与感情有关,特别是爱情,不是我对苦难的生活没有同情心,应该是因为从小到大一直都顺顺利利,长大之前父母宠爱,长大以后老公疼爱,我看那些苦难的生活始终是在看书的感觉,但是提及感情我总能轻易的产生共鸣,为之感动或者心疼。
从阿富汗的世界中走出来告一段落,开启下一段书中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