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发表于2020年12月的《新阅读》杂志,相关链接见文后,谢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少年 如旭日东升在文化的探索、继成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正如梁启超在其文《少年中国说》里所写的那样——“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骛疆。”《凤影引航》中的那个中国少年,那个从小就浸润在博物馆中的少年牛聪聪,与馆中的文物羽纹铜凤灯等文物来了一次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冒险。
时代的变迁是物换星移的,文化的脉络却可以是耳濡目染和代代相传的,故事以广西在地的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为夙愿,同时把汉代司马相如的那首《凤求凰》的诗赋变成了小说主角牛聪聪与博物馆的馆藏器物羽文铜凤灯之间的源引,发展出了这故事之间虚与实的交汇。小说带着在地的特色和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追寻,像牛聪聪一样的中国少年,在面对千年文物的之时,听到了来自于汉朝诗词歌赋的回响:“凤兮凤兮归故乡,四海遨游求其凰!”
故事合理化的线索和交接,一下子把对当代中国少年的特质和对汉朝文化的探索紧密地链接在了一起,文物是可以跨越千年纵横千古的,想象是可以翩飞无边无际的,诗词歌赋是可以传承千秋万世的,阅读是可以涤荡灵魂浩瀚无垠的。作者陈丽虹老师秉承这样一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一如牛聪聪一样的当代中国少年,在与博物馆器器物常常的谋面与交流中,发展出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千年友谊,而这友谊和情感中却有着一种关于责任与担当的隐喻,一种少年读得懂的情谊与担当。
《凤影引航》的故事小在于通过在地博物馆的文物进行故事的切入,以博物馆馆藏器物的时空存在及三件器物——羽文铜凤灯,波斯琉璃碗,还有大珍珠里散落着存在于其中的千万年的凤的记忆,这记忆看起来是想象的,但是却是能照进现实融入情节追根溯源的,而故事大又在哪里呢?故事的大则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这样一个宏大的当代理念,连接着我国古代传承了两千年的汉朝历史文化进行人物的设定,让故事本身与汉朝历史文化的不断延绵持续的特色进行了追根溯源的窥探,这种方式是不但有着“精婺八极,心游万仞”的创想,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巧思。
正如故事中,四艘汉朝出使南洋的船只——云飞号、定风号、镇海号、祥雨号那样,这些商船不但有着汉朝的大气磅礴,更有着着中华文明礼尚往来延绵不绝的隽永。这些故事里的创想️与脉络都跟中华文明的世界之路不谋而合,比如汉朝有着张骞出使西域而逐渐开始的“丝绸之路”,也有着“苏牧放羊”风骨,还有这蔡伦改进造纸技术的种种中华文明先知贤士开创文明和走向世界的路——横有八荒,纵有千古。
现实中的汉朝向北方开启了“丝绸之路”,《凤影引航》的故事里就抒写着汉朝商船进行着的“海上丝绸之路”,而这样的抒写看是虚构的,但是却又是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故事的在地是合浦,在省级疆域上现在属于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亦是古代汉朝的疆土,而故事中的夫甘国、婆律国、黄支国、邑卢国、都元国等等,这些都是当今世界的东盟各国,而故事中的这些国家即是在现实世界的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拉西亚等等国家,故事中里所抒写而发展出来的属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间的贸易与往来,不但是跨越千年的也是正在发生和持续发展的。
《凤引影航》故事的精巧不仅仅只在于让类似牛聪聪的孩子在与文物的穿越回到汉朝里守护商船,打击海盗,找回凤散落于三件文物上的记忆,而是把“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少年的所需要面对当下世界和未来世界所需要的智慧与德行做了一个跨越千年的叙事,智慧与理想,道德与情操,荣辱与共责任说来不易,但是却被作者透过这样一个亿文物有关,与冒险有关,与爱和责任有关的故事包容并蓄地糅合在了故事之中,并有着从汉朝传承到现世的关乎合浦孟常太守“去珠复还”的故事。
鲁迅先生曾在其文《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尊重文化,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凤引领航起,中华少年游,字里又行间,自在恰意中!一本好书所挥发的能量不仅止阅读,更不停乎想象,天地遨游,阔海翩飞,在地观察,悉心研读——《凤影引航》这部作品的民族创想和在地文化的 呈现及想象都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与世界潜移默化的关系,民族文化的持续抒写和恰如其分及形象生动还有高屋建瓴的讲述才能让未来这片土地上的孩子坚实地呵护自己文化,更好地认知和了解世界,并能在现实与想象的虚实窥探中,更好地承载民族责任和进行文化坚守还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