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接到朋友Q的电话,说是失恋后感觉失去了自信、诸事不顺,去见了新的相亲对象想缓解一下,却感觉更糟。之前当面安慰过她,于是这次索性给她讲了朋友的故事。
W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在一个县城的银行工作,遭遇了位劈腿男以后,便三天两头打电话给我哭诉。台词反反复复不外乎就是那几句:
“我想死,活着有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为什么要伤害我?”
“对我不公平啊不公平……”
一开始我耐心地倾听、开导,让她尽情发泄情绪,然而这样过了八个月之后,她的负能量有增无减,抱怨的内容扩展到了领导、同事、家人,还有自己因久坐而飙升三十多斤的体重……到后来我每次看见她的来电都有生理反应:害怕和心烦。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从有点公主病的小女生沦为了逢人就哭诉不幸的祥林嫂。
我建议她去做点什么,比如多和朋友聚聚、看书、运动、发展新的兴趣爱好……然而这些建议全被W挡了回来:
“我没有朋友。这里是小县城,交不到新朋友。”
“看书?我没时间。”
“我也想瘦啊,但没时间运动。”
“化妆?会弄脏工作服领口的。”
“学新东西吗?我没兴趣,也没时间。再说我们这里小地方,没有教乐器的。”
“如果我身边有个很爱我的人,那我的生活就会彻底不一样……”
世界上有三种鸟,一种会飞,一种不会飞,还有一种自己不会飞,就下个蛋拼命叫下一代飞。而W明显属于第四种,自己不想飞,期待着有只鸟来驮自己飞。
身边没有朋友、交不到新朋友是环境的错;不看书、没有兴趣爱好、不锻炼不打扮自己都怪没时间……当然了,所有的负能量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失恋,因为没人爱……
迪士尼曾力邀艾玛沃森出演《灰姑娘》,艾玛沃森拒绝了灰姑娘一角,接了《美女与野兽》的贝拉这个角色。她表示,相比出身悲惨、等待被王子拯救、改变命运的灰姑娘,她更愿意做勇敢独立、去解救爱人的贝拉。同样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同龄姑娘,为什么有的姑娘要将自己定义为灰姑娘,自怨自艾、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没人爱,只知道等待别人来拯救自己呢?
不得不承认,从小看童话和偶像剧长大的我们心底都曾有过被拯救的情结。我们幻想白马王子披荆斩棘来到身边,幻想意中人踏着七彩祥云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他们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得到身心的救赎。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熟,我们渐渐明白:王子能吻醒睡美人只因为童话里设定了公主的休眠状态只能由王子的唇纹解锁;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飘在幻想的天空中,永远不会降落到现实的大地上。
继续说W的故事。后来的她仿佛陷入了一个魔咒,越是想通过恋爱、婚姻来改变命运,命运越是跟她开玩笑,一再地让她遇到出轨、背叛的人。有次休完年假回去后,哭着打电话跟我说她的相亲对象跟别的女人在一起了。一个月后,她告诉我她有了新男友。又过了一周,她告诉我她要结婚了……W如愿以偿地结婚了,听说是奉子成婚。我与她几乎不再联系,数月后翻开她的朋友圈想看看孕照、宝宝照,却只看到她转发的各种描述婚姻中感到孤独的文章……
想起一位学姐Y,在异国他乡飘了八年后失恋,趁着悲伤那股劲儿、利用下班时间去找老师学了古筝。她没提过练古筝有多苦、有多累,只知道一年后她回国考过了古筝等级考试、又飞回去边上班边兼职古筝老师。再后来,她因为参加古筝活动结识了同样喜爱传统乐器、长相帅气的华人男友,两人相知、相恋。生了宝宝后,Y并没有成为困于厨房的家庭主妇,她仍会时不时地来场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老公很尊重她,每周六单独带孩子、给她完全的自由让她去做想做的事。
一直相信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磁场、吸引到对应的人。虽不敢断言每个失恋后重整旗鼓、提升自我的人最后都能收获美好的爱情,过得幸福,但能肯定的是,只寄希望于别人拯救自己的人一定不会幸福,他们就像拒绝流淌的死水,在一次次被动的等待和失望中反复,慢慢心灰意冷。与其等待别人来拯救自己,为什么不自己行动呢?学习飞翔,和等待一个来驮着自己飞的人,哪一个成功的机率比较大?
不由自主地想到民国奇女子张幼仪,她说:“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受封建礼教束缚、以夫为天的她,得到的是丈夫的不屑、轻蔑,被贬低“土包子”,被逼着在孕期离婚……离婚后的她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自学德语、攻读教育学位,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应邀管理国家社会党财务,大放异彩,五十四岁时与苏姓医生结婚,温暖了后半生。
无论在哪个时代,去爱别人之前,先努力学会爱自己总没错。因为一切靠恋情、恋人得到的价值感,终会随着失恋而失去。
把恋人、婚姻当救赎的人,即便得到了,能留得住吗?恋爱不是幸福的通行证,失恋也不是不幸福的背锅侠。我们都希望世界对我们温柔相待,但世界对我们温柔相待之前,也会衡量下值不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