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在知识更新迭代如此迅速的当今时代,那些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经典著作,我们真的还有必要阅读吗?
中国著名文学家金克木老先生就曾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书的基础”。
的确,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阅读经典,是我们建立深度思维的必经之路。因为能被称为经典的书,必然是作者们精深内功的高度浓缩。经典不仅可以为我们开启一扇学术之门,还可以帮我们点亮一束思想之光。
虽然知道了阅读经典的必要性,但许多人在实践中还是遇到了问题:字数太多没有大把时间看完;因年代相隔太久,不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思想观念,而无法深入理解书中的内涵。
为了帮助大家克服这些阅读经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知名学术教育平台“学术志”的团队邀请了知名高校教授与博导,遴选了100多本经典名著。又在50多名优秀学者对经典的解读中优选了30篇精品文稿,组成了《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一书。
这本书覆盖了哲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经典著作,把对每本经典的解读缩编为一篇8000~10000字的精华内容,从作者生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书中的核心内容、核心思想、写作思路这五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就拿教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爱弥儿》来说,10页左右的内容就让我们对卢梭眼中的儿童教育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些观点即使拿到今天,也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爱弥儿》的作者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刚出生几天就失去了母亲,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导致他一度缺乏对亲密人际关系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茫然无措。
卢梭十岁时,父亲与人发生纠纷,诉讼失败后逃往国外,卢梭从此过上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为了维持生计尝试过多个工作,一生颠沛流离,历尽艰辛。
但好在10岁前父亲一直亲自指导卢梭阅读,为他埋下了求知的种子。之后的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仍在争取一切机会努力汲取各类知识,最终成长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坎坷的人生经历、自我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贫困把子女送到福利院养育......这些人生遗憾促使卢梭深入思考和研究儿童教育的理念,并创造了《爱弥儿》这部带有哲学意味的教育学经典之作。
在书中,卢梭把儿童教育分为婴儿期教育、童年期教育、少年期教育、青春期教育这四个阶段。
在婴儿期,家长要依从儿童自由自在、充分活动的天性,多接触大自然,通过感官的训练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在童年期,仍需继续锻炼儿童的身体和感官,让他们感觉快乐,培养他们美好的本能。卢梭十分反对超前教育,认为牺牲儿童现在去换取不可知未来的教育方式,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儿童心生厌恶,成年后容易走向偏激。
在少年期,卢梭反对知识的过量灌输,主张注重培养儿童能力的智育,多接受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践意义的劳动教育;
在青春期,卢梭指出儿童要接受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判断和良好的意志,让他们能够成为精神和灵魂独立且自由的人。
卢梭的核心教育主张是自然主义教育观,即教育要顺从自然的法则,并保护、发展人善良的天性,如此才能造就身心协调发展、可以适应社会的人。
他反对把儿童当做成年人看待的教育,认为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过早地使用了儿童未成熟的心灵,无异于在拔苗助长。用卢梭自己的比喻来说,“我们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现代社会中各种儿童早教班和兴趣班应接不暇,孩子们早早就背上了沉重的课业压力,无法释放天性的孩子感受不到快乐,在成年后患上心理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能早点读过卢梭的这本教育经典著作《爱弥儿》,这些错误的做法就能及早规避了。
经典著作不愧为先贤哲人的思想智慧结晶,他们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也能给予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在社会性、哲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每个领域多选取了3-4本经典著作,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生平与其思想内涵。
这本书可以作为我们阅读经典之前的开胃小菜,时间和精力不充足的我们既可以止步于此,只对经典做一般化的了解,也可以深入探索,从原著中感悟更多的先贤智慧。
在这个纷繁复杂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洞悉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阅读经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而《一本书读懂30部人文社科经典》这本书,就是帮你接触经典的美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