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打开这本《大女孩》的时候,四年级的女儿脱口而出一句话:“这个小女孩好胖啊,还有点黑。”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关于“胖”或者“大”的小女孩儿的绘本故事。

主角是一个几乎有着各种优点、喜欢穿粉裙子、却独独有些胖大的二年级女孩。她因为太胖,卡在了秋千上,为此遭到同伴和老师的非善意评说;群体表演时,她因为胖而被要求穿暗色系服装,不能穿自己喜欢的粉色裙子,以他人的眼光,胖大的她不适合粉色;她也感觉到了各种不对劲和不自在,她看到了镜子里那个胖大的自己……那么,这个故事会怎么结局呢?
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励志ending:小女孩不甘心于他人的冷眼热嘲,决定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于是用百分百的毅力完成了身材的逆袭,胖胖的丑小鸭变成了纤细的白天鹅,小女孩减肥成功了,正如之前热映的一部电影那样。这样看似自然而然的结局,貌似也足够励志和治愈了。
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隐含结论:胖胖的小女孩只有瘦下来,才能心安理得享受一个正常人该享有的待遇,瘦不下来就是不够可爱、无法被爱。有些残忍对吗?
现实确是如此,人们苛求自己的瘦,比如女儿跟我说,她要好的一个同学就说自己胖,老念叨着要减肥,但我见过女儿的这位同学,十分灵透的小丫头,而且一点也不胖,刚刚好。
同样,人们也无法容忍别人的胖,就连那么美的刘亦菲,一些心术不正的媒体也非要让大众觉得神仙姐姐已然“膀大腰圆”。此时已非盛唐,不再以胖为美,甚至以胖为耻。
而这个绘本比较赞的点就在于,它没有采用“瘦下来”的结局,它选择了另一个治愈方向。
这本获得了2024年凯迪克金奖这一重量级奖项的作品,大胆地把肥胖这个话题设定在了一个仅二年级的小女孩身上,而作者所描绘的故事近乎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她十分清晰因为自己的肥胖而遭到别人语言霸凌时,内心体验是多么糟糕,幸好她走出来了,所以,她比任何人更有发言权,也更知道如何带领一个因肥胖而遭受外界困扰的女孩儿或是女人,如何才能走出来。

她让女孩哭泣——“这是一种释放方式”。

她让女孩谢绝了别人的好意——“我可以帮你改变,如果你愿意的话……”“谢谢你,我喜欢我现在的样子。”我认为,这是全书最精彩的一处对话。
为什么要拒绝别人善意的帮助呢?女孩释放了那些负面能量之后,她有了力量:我为什么要改变,我不过是胖了一些而已,我只是一个女孩而已。或者说,我为什么要让别人帮忙改变,我可以选择不变,也可以选择自己改变。“而且,她很棒。”所以,画面中,别人一直都没有色彩,这正是作者的鲜明的立场宣示。
同时,作者选用粉色为大家讲述一个因胖而起的隐痛,这是十分的善意,“在色彩心理学中,粉色与温柔的爱、关心和呵护联系在了一起”,也让读者因此不觉压抑。

作者还借助一幅幅巨大的画面,让人更为直观地看到小女孩“胖大”的存在,以此让每个人都直面这样的一个存在:对,就是很胖,这就是胖,有那么奇怪吗?有那么不可接受吗?除了看到胖,也请看看小女孩的眼神,有没有心疼与温柔呢。就这样,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跟随这本书特有的粉色节奏、直观脱敏,从而摆脱那遮蔽于心的胖大阴影,走向明媚与开阔。

所以,这本书对于为胖所扰的女孩儿、女人、每个人都是一种开解,接受所谓胖所谓丑所谓怪的自己或他人,美好就会纷至杳来,我们也不过是女孩儿、女人、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