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语背后的小故事

古今兴亡事,皆是百姓苦


      谶语是我国的一种特殊文化产物,在古代被称为帝王术。每当遇到朝代更迭或者国家变动都会有谶谣出现,传诵。谶为谶语,谣为谣歌。

      有些你估计应该听说过。比如秦末,有谶语说:东南有天子气。意思是说东南方向要出皇帝。秦始皇为此专门巡游东南,以镇压王气,结果在傅望坡遭遇了刺杀,但只击中了始皇帝的副车,秦始皇逃过一劫。

        后来又有谶语说,亡秦者胡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事实上后来这些都应验了)一开始秦始皇以为会是一个姓胡的人来灭亡秦朝,他认为能亡秦的肯定是位高权重的人,就让人把朝中姓胡的大臣杀了一大批,结果没想到会是他儿子胡亥。

         而亡秦必楚,后来秦末起义,最先造反的陈胜吴广,抗击的主力项羽,最后得了天下的刘邦都是故楚国人。也算应验了。

打下榆林城,一人一个女学生

        这就是谶语的厉害之处,人人都信。居上位者会信,是因为他们天然的惧怕有人觊觎自己的权利和失去权位。而那些有卓识和远见的人愿意相信,是因为他们渴望风云际变建立不世功业。而那些千千万只能在浪潮里随波逐流的普通人也愿意相信,只能说明,人心向背,已现端倪。

         所以,不要轻视谶语存在的意义。一个谶语的风传,往往预示着一个新天地的开启。

        刘邦未在天下英雄间逐鹿前,有谶语说:赤帝斩白帝,天下握在季。意思是说赤帝子要杀掉 白帝子,会有一个叫季的人掌握天下。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邦斩白蛇起义,自己五行属火,脚底有北斗火宫星痣,属为赤。秦朝居关中,对应天象为白,赤杀白。而且刘邦在家中排行最小,弟兄四人,伯仲叔季,他就是刘季。所有的都对应的上,理应他做皇帝。所以东西两汉都崇尚火红色。

刘邦

       谶语到了唐以后就慢慢失传了,也不流行了。唐以前风靡社会,王侯将相追之不及。据说是因为,谶语来源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推背图,这个推背图据说演变了华夏到49年以后的历史(你懂的,49年以后深不可测)。

         到了唐太宗时期,发生了两个跟谶语有关的大事,都引起了朝廷的剧变。让政局强烈震荡不安,太宗深感谶语的厉害,让人秘密处理了研究谶语的术士,销毁了典籍,所以后来就慢慢失传了。

       那两个改变天下谶语分别是: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唐三代而亡,女主武氏代之。

       第一个,太白遇秦分。

       意思是说:对应皇帝之位的星象----太白金星,在运行到秦地的时候消失了,预示着秦王要做皇帝了。当时李渊是皇帝,太子是李建成,秦王是李世民。

       怎么轮都不应该是秦王做皇帝啊!太仆把这个星象报告给李渊以后,李渊就把李世民叫去了,把太仆卿占卜的星象给李世民看:“我的儿,上天给朕警示,应该让你来做皇帝了,你怎么看?”。

      爸爸怀疑你忤逆不孝想篡班夺权,你该怎么办?我设身处地的想想,我要疯啊! 你猜李世民是如何应对的?

皇子难当

      李世民当即嚎啕大哭,表示自己绝无觊觎皇位之心。并且当场举报,倒打一耙说这是太子对他的污蔑。反告说太子和齐王与皇帝的两个妃子有偷情苟且之事。李渊听后,说明日,叫太子来,与你当面对质。结果,李世民回去以后当夜便召集将领,第二天一早就发生了玄武门事变。

    (关于玄武门事变真相,敬请期待《真实的唐太宗-历史的第二张面孔之玄武门》,近期更新。)。

      这是唐太宗遇到的第一个谶语,是在刘文静事件之后,一生中最为凶险的一刻。那一次,他当机立断,做了改变大唐王朝命运的决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登上至尊大位,成就了贞观盛世。

      到了他的晚年,他又遇到了一个谶语。说唐三代以后,女主当有天下。意思是说:大唐王朝,三代以后,要有一个女人做皇帝。这踏马真是见鬼了,且让人匪夷所思啊!

       因为在一个男人当权的封建社会里,女人要三从四德的时代。即便是唐朝那样开放的王朝,让一个女人当皇帝也是够骇人听闻的。所以唐太宗也不太相信,但又不能完全不信。万一呢?说秦王当有天下不就应验了吗?

唐太宗

        他用了跟秦始皇一样的方法,暗中排查。实际上基本上在位的皇帝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是用的同一个方法,不能把有嫌疑的全杀了,又不能放任不管,所以一般都是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杀。就在十多年前,他的父亲,李渊也成为当时的皇帝-隋炀帝的排查对象,并差点被杀。

        早在隋文帝时期,民间就盛传“杨氏当灭,李氏当兴。”的流言。当时大隋初创,民富国强,隋文帝知人善用,朝野清明,完全看不出亡国的迹象。即便如此,隋文帝也杀了,开国功臣,太师申国公李穆第十子,左武卫大将军成国公李浑一家。

       到了隋炀帝后期,三征高丽,数巡江都,天下疲惫,百姓苦堪,局势已经非常动乱。民怨沸腾,人心泱泱,各路人马都在蠢蠢欲动。这个谶语就像现在的头条一样,被炒的沸沸扬扬。有野心的人都在找那个姓李的人,或者把自己变成那个姓李的人。

      隋炀帝对此也是惊惧万分,可他始终拿不准这谶言会应在谁身上。几经思量之后,已经病入膏肓的隋炀帝,此时招来他最信赖的五行仙学大师鱼俱罗为其占卜验证。国师的一番占卜之后断言:“天下当有李氏以水克大隋火德,继而应运而出成为天!”

      李是天下大姓,总不能把姓李的全杀光吧!所以,还是老办法,排查法,那些最有权力的人最为亲近的人就是最危险的人。

      作为西凉开国皇帝后裔,西魏八柱国之一太尉李虎的嫡孙,北周柱国大将军李昞的长子,大隋的太原留守,唐国公,皇帝的亲表哥,陇西门阀世家李渊,亲贵显要位高权重,是被重点怀疑的对象。

        当时隋炀帝派专人给远在太原的李渊送快递:“表哥,朕想你了,来京城陪陪朕,朕已经给你准备高台(大内)楼馆(死牢)锦衣(囚服)玉食(牢饭)等你。”

        李渊接到圣旨以后,跟他儿子的表现一样,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即匍匐在地,对传旨的的使者嚎啕大哭:“兄弟,你看看我,我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能不能活到明天,我自己心里都没数啊。不是我抗旨不遵,我是担心自己一旦奉旨动身,还没出家门,就死跷跷了。兄弟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小忙,回去跟皇上说一说,就说我病得真的厉害……”

       使者或是受其感召(金银开道),回去后跟隋炀帝报告说,你大表哥病的不轻,估计活不了几天了。隋炀帝听后只冷笑一声说:“是心病吧?”

隋炀帝

        恰如其时,隋炀帝最亲信的大臣宇文述,向隋炀帝报告说:“纵观天下,能当此妖言者无非三族。已故上柱国蒲山郡公之子李密一族是其一,上柱国广宗郡公李崇之子,乐平公主之夫,柱国将作监,经城县公光禄大夫李敏一族是为其二,太原留守、晋阳宫监唐国公李渊一族是为其三!而我大隋为‘火德’,而这三人当中,李敏的小名叫“洪儿”,这李洪儿大水滔滔可不是要灭了我大隋吗?”

        于是,李敏替李渊挡了这一刀,夷三族。

        皇帝们在排查此类事件的时候,用的基本是同一个逻辑,这就是历史的惊人相似之处。仿佛总在不断上演着轮回。那就是先从身边人查起,因为身边的人最具威胁。其次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具有造反实力的。

       太宗皇帝当时的星象官给太宗报告的是,女主武氏当有天下。并且跟太宗说,此人现已在陛下宫中,为陛下亲近之人。太宗就想把有嫌疑的全给杀了(由此可见此人面厚心黑,详见后期扒黑。)。还好有个叫李淳的大臣劝阻他说:“天命无所违,王者不死。"

       意思是说,要真是上天这么安排的,我们也阻止不了,注定要当皇帝的人是杀不死的。而且陛下登基三十余年仁爱布泽天下,如果因为这样一句话,就滥杀无辜,会损害您的名声。因此太宗就没有在宫中大肆捕杀。

      但这是他的心病,不除不快。当时有一个大将领叫李君羡,时任左武卫大将军,刚刚率军击破了吐谷浑的军队,平定青海,大获全胜。唐太宗非常赏识他,封他为武安侯,驻守玄武门。

        结果有一次,太宗在宫廷举办酒宴款待外臣。喝酒的时候太宗说了个酒令,就是大家都报小名。等到了李君羡,他报了个小名叫五娘。

      这下可把太宗给惊呆了!姓李,武卫大将军,武安侯,守玄武门,五娘。这么巧合的事情,要是我我都不能不信。有造反的能力,领兵大将军。有造反的实力,带兵将领。有造反的条件,驻守玄武门。有造反的气质,侯爵。还有造反的谶语,一个猛将,叫五娘。不是他还能是谁。没过多久太宗就将李君羡调到华州担任刺史,先除去羽翼,再没过多久就以他有不臣之心为由杀了。

       第一部分暂时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后期持续更新,欢迎关注,第一时间看有趣历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