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子在三岁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拿钱去小卖部买零食。小卖部离家不远,他每次买零食,都是过好长一段时间才回来,手里不是辣条,就是棒棒糖,或者干吃面、奶茶等其他常见的小食品,很少重样。他喜欢吃辣的东西,常见他拿着辣条吃得津津有味。有一次去小卖部,和卖东西的大姐闲聊,大姐说儿子和别的孩子买东西不一样,特别爱尝鲜,每次来都是细细挑选,看看进什么新货没有,如果有新的,他就买下来。
2
儿子上三年级的时候,转到县城上学。我在乡下住,他和爷爷、爸爸住城里。爷爷每天早饭都做面条,儿子不喜欢吃,就买牛奶和面包。这样的早餐,他一吃就是六年。我问他:“你天天吃牛奶和面包,不腻歪吗?”他说:“挺好的呀”。看来儿子的饮食习惯有点像西方人。
3
儿子上高中后,开始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难得回一趟家,他就宅在家里,我问他想吃什么,他说爱吃巧克力、牛肉干、咖啡,不要辣条、火腿肠、干吃面、烤肉串这些小时候他最喜欢的零食。我好奇地问丈夫:“儿子小时候那么喜欢吃辣条、火腿,现在怎么说不吃就不吃那些零食了呢?”丈夫说:“可能是上了高中学了生物,知道那些都是垃圾食品就不敢吃了吧。”他在吃上还是能管得住嘴巴的,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4
大一放假回家,他开始表达对吃的不满。我的生活很简单,主食是米面,菜都是家常菜,不讲究色香味,很少换花样。儿子常常嫌菜做得太单调。每当他挑剔时,我都会说:“你适合做一个美食家。”我说这话是诚心实意的,哪知他听了却很不受用,以为我是在讽刺他,说他好像只知道吃似的。
和儿子闲聊时,他说喜欢咖啡馆的浪漫与温馨,理想的生活是以后开一家咖啡馆,过悠闲自在的生活。
5
大二假期时,儿子对吃到了忍不可忍的地步。他抱怨说回到家里没吃过一次像样的饭菜,天天糊弄。我随口说:“自己想吃什么自己做呀。”上个假期回来时,他打算自己学着做菜,转眼一个假期过去,迟迟没有动手,一次也没做。经我这一激后,每次我做饭时,他都会来到厨房看我做,问我该放多少油和盐,什么时候放菜,怎么判断菜熟了没有。
有一次做好米饭,他问我吃啥菜。我说:“炒豆角”。他不满地嘟囔:“又吃炒豆角呀!”“那你想吃啥?”“我想吃地三鲜。”我问他啥是地三鲜,他说就是土豆、茄子、青椒三样放在一起炒,我说我不会,要做自己做,他说“行”。
他换好衣服去超市买菜,过了一会儿,拎着一大塑料袋的菜回来了。他先把土豆削了皮,然后把土豆、青椒、茄子切成规则的小块儿,再用粉面子把茄子抓了,把蒜切的细细小小的,做起来竟然有模有样的。他先把油倒进锅里,开始炸土豆,然后再放青椒和茄子。一会儿菜上了餐桌,我看见盘子里白、紫、青三种颜色,很新鲜,尝尝味道,清淡略带甜味。“不错呀,第一次学做菜,就有大厨的味道了”,我笑嘻嘻地夸他。
转眼开学了,他又做了一次地三鲜,这次比上次熟练多了。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吃着他做的菜,都夸他做得好,快比得上饭店的大厨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