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家里有了娃之后,就变成了玩具王国了,在家走路要小心点,别踩到积木了,硌脚很疼,别踩到玩具车了,滑倒会把腰摔碎。
到处都是娃的玩具,什么样的玩具都有,但是就是没有我小时候的玩具,雪花片、玻璃球、纸翻、小兵人、胶皮恐龙,家里的玩具都是品牌的,看着都很上档次,而且都是益智的,现在的玩具要是不培养点孩子什么都不好意思叫玩具了,要是没有学习的成分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其实玩具很单纯,就是带给孩子快乐的东西,就是一个字“玩”,不要带英文字母,不需要会发出英文歌和古诗的声音,也不需要培养孩子什么准确度和注意力,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就是收家长的智商税嘛。
还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我姑父拿两块木头用钉子给我和我弟做的一个坦克,不需要任何加工,长条形的木头做履带,稍短一点的木头做驾驶舱,一根钉子做炮筒,一个精致的木头坦克就诞生了,我和弟弟爱不释手,如获至宝。
玩玻璃弹球的时候我可不能输啊,输了其他小孩就得把你的球拿走,尤其是奶色的,磨砂的,还有纯黑的,这都是我的珍藏至宝啊,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大塑料袋玻璃球,和别的小孩玩的时候底气还是很足的,绝对不会输得“倾家荡产。”
打纸翻的时候你不能太用力,不然纸翻会在地上纹丝不动,你得找好角度,翻着腕的打才能打翻过来,输光了也没事,再找个纸壳子做一堆就行了。后来纸壳的不流行了,更新换代啤酒瓶盖了,拿一砖头先把瓶盖拍平喽,然后把边再修修,但是瓶盖做的纸翻玩的时候就是场地一定要平,一旦有个小石子什么的垫出了角度就必输了。
现在回到小时候住的家,一看这老小区里停的全是私家车,还记得那些停车的空地是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踢球捉迷藏疯跑的地方,还记得那条短短的马路是冬天时我们滑雪的地方,我在想现在的孩子要去哪里玩呢?
上学玩什么?
从九几年开始算吧,满大街的音像社和出租漫画书的店铺,周杰伦第一张专辑是在2000年的11月份发行的,那之前大爱是张信哲和徐怀钰,跟爸妈说要听英语磁带,家里就有了录音机,两千年之后周杰伦发专辑的频率是一年两次,我只买正版,因为也才十块钱而已,其实那时候十块钱也不是小数目,上学时中午饿两顿就能买了,后来音像店出现了CD,我们家的录音机就变成了面包机,就是可以放CD的录音机,后来又出现了VCD,我们家就有了VCD机,很快又有了DVD,我们家就有了DVD机。还记得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反复的听磁带,后来出现了DVD,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影了,最划算的就是去音像店去租,押金十块,一部电影租金2块,24小时租期,上学时那些暑假我每天都会去租电影回来看,有的时候一天能看好几部电影,跟音像店的老板很熟了,他有时候也会给我推荐很多好电影。有时候在音像店遇到班里的女生,《情深深雨蒙蒙》整套租,真豪啊,那得不少押金呢。那时候看电影能目不转睛的看一天,现在用手机看电影,不管多卖座的片子看一会也就烦了,也不知道在电影院睡过去多少次。
另一个乐趣就是漫画书了,同样也是租,《海贼王》的前50集,我可是看的漫画书啊,那时候没优酷的。
后来有了网吧,满大街都是,我高中的时候是顶峰,放了学就去玩玩呗,那时候还小,对于社会这么大的变革没有任何的感触,也不知道网吧毁灭了很多童年朴素的乐趣,音像店漫画书店似乎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不用买磁带CD了,网络上免费听,不用再租DVD了,网络上可以直接下载,不用租漫画书了,网络上可以看动漫,没人再玩纸翻和玻璃球了,连小学生都进网吧玩半条命了。
现在的孩子捧着手机平板获取资源更直接更便捷,他们不用攒钱买磁带,他们不用担心租回来的漫画书被撕掉两页,他们永远不会体验到我这一代人的乐趣。
我娃不到两岁的时候,我两口子就带他出国旅游了,动物园,海洋馆家里都办了年卡,随便进出,但是我发现他似乎对这一切并不感兴趣,这些我小时候享受不到的游乐园和玩具,他完全不在乎,有时候给他买的玩具,买的最新款的三轮车,平衡车,滑板车他玩一会就不待见了,有时候真想踹他两脚,不懂珍惜和感恩的小东西!但是后来一想,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超前的满足造就了认知的不同,白来的东西根本不会有来之不易的情感与珍惜。快乐的源泉根本不是源于物质,而是来自兴趣爱好,新鲜未知的探求和社会流行趋势,这一点一直没有变过,中国在发生改变,富强与发展带来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以前的穷欢乐虽然没有了,但是回味的快乐,难忘的记忆已经形成了另一种快乐的形式让我永远不忘那快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