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上的叛逆者


      隐约雷鸣,晚风骤起,阴霾的夜空不见星子,这是要落雨了。散着暖黄色光的街灯,排成长龙,牵引着外出的行人。

     该归家了。

      打开手机,万万没想到的更新推送过来,一如既往的稀疏平常掉节操,慨叹叫兽江郎才尽之际,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哎哟,这不韩少吗!人圆润了一些,少了印象中尖削的下颌,说起话来总暗藏着笑意。心想他怎么来这客串了?待到片尾彩蛋才知,人家是给自己的新片《后会无期》上映做宣传,应的优酷剧组的邀请。

      印象中的韩寒面庞清瘦、斜刘海、眼神坚毅而又叛逆。我对他的初次感知来自中学语文老师,时值韩寒现象热,班里不安定份子有活跃迹象,她身为班主任,先下手为强:“你们别跟韩寒学啊,别看他现在这样那样,不学习,他以后啥也不是一个”。现在看来,这句话明显是误判,人家生活得很好,比我们都强。

       退学、出书、赛车、写博客、办杂志、做APP、再到现在拍电影。不知道谁的人生还能如此丰富多彩富于戏剧性又引人注目:退学引发了韩寒现象;出版的小说《三重门》再版到今天;首部文集《零下一度》摘下图书畅销榜第一的桂冠;个人又是汽车拉力锦标赛年度总冠军;出版杂志《独唱团》首期销售过百万……如今未映先热的自导电影《后会无期》更是赚足了民众眼球。

      初听韩少要拍电影的消息时,我甚为惊异——一向特立独行如此的人怎还乐于趟贵圈的浑水,仔细打听得知拍的是公路电影……公路电影?原来如此!不稀奇不稀奇!公路元素在韩寒那很常见。他自身是赛车手,于赛道上风驰电掣,很熟悉,作品中更是常有常新。有代表性的是他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从始至终都没离开88年产的那辆旅行车。看来这次是由公路小说一转而为公路电影了。

     公路理解为旅途,人一辈子都“在路上”且“停不下来”。人生路各有不同,却又寻得见固定的模式:学习、工作、结婚、生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以力求完满地走完这四项为实现了人生价值而安心老去。但韩寒是个异类,他在第一项就出了岔子。人求学为知是一方面,更关键的在于手中的文凭,这是踏入社会工作分配的敲门砖。人常说路要一步一步走:学好习才能上好大学,进了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找个好对象。这就是按模式一步步规划好的人生脚本,走过的人多,安全。韩寒高中肄业前老师问他,以后拿什么养活自己,“稿费啊!”。这个回答注定了他要走的路,非有人群陪伴的康庄大道,而是孤身一人的羊肠小径,以笔以车为友,独自打拼,既寂寥,又有无归所的漂泊感,一如其作品:无始无终、不多的出场人物、荒诞的情节,有嘲讽,但更多一种无力而为的无奈。他不是公共知识分子,公众意见领袖,他只是表达个性自我的话语人。

     现实是,韩寒终归没能在“公路”上继续“飘”下去。他娶妻成家,一家人幸福美满,还有了个可爱的女儿,至于网友山呼“韩岳父”……他终是归了“正路”。记得韩寒年少时在文章《杯中窥人》中写道:人一投入到社会之中,就会被沾染、侵蚀,直到完全融入其中而无法自拔。如今的韩寒多少是有些世俗了,为人父母了嘛!换尿布这档子事也文艺不起来,可怎么说呢,我还是喜欢彼时的青葱少年——叛逆,且特立独行,但我也不好期待什么,毕竟萨特这样教育过我们:“他人即地狱”,人决定走什么路是自己的选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源自师北宸21写作训练营作业】 这是一个由斜杆青年韩寒引发的故事。 韩寒,当过作家任过主编,开过赛车拿过大奖,做...
    糖家小糖阅读 5,135评论 11 16
  • 2003年,韩寒21岁。 3月23号那天,在浙江龙游,退学3年的韩寒第一次以车手的身份,参加了2003年度全国拉力...
    文字剧社阅读 9,523评论 16 106
  • 难屏相思意, 梦中不作别。 西窗白月凉, 一院丁香雪。
    花渡_a0d8阅读 2,669评论 6 5
  •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
    肥肥鱼_a3dd阅读 1,176评论 0 2
  • 一直以来,都想找个平台来记录自己在某些时刻的所闻所感,无奈生活圈子范围有限,又苦于找不到平台可以宣泄自身的情绪,直...
    小名包包阅读 1,07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