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文艺”并不是一个好词,我总是把文艺和敏感、阴郁、矫情这样的词联系在一起。
我所理解的文艺就是,穿着宽大的格子衫,老旧的条绒裤,顶着一头凌乱的碎发,坐在灯光昏黄的咖啡厅里,啜着咖啡,听着伤感歌曲,眼神故作深邃、迷离状,时不时的还要写几句酸酸的词,“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宁远的这本《有本事文艺一辈子》彻底改变了我对“文艺”二字的固有认知。
这是一本随笔集,写的都是她日常的所思所感,有辞职创业的经历,有独自带娃的苦乐,有朴实的亲情,平淡的友情,走过的路,听过的故事,看过的风景……,日子,都被她过成了文艺的样子。
1、文艺是对美的坚持和信仰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美”大概是一辈子要追求的事情。最熟悉又最能传达美的,应该就是衣服了。宁远希望衣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心,通过衣服告诉别人,你可以选择过这样一种生活。”
但同时她又认为“衣服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一个人有魅力,往往是从她忘记外表和衣着那一刻开始的”,美是不经意间流露的,当你全然地投入,好好地吃饭,好好地说话,行走坐卧皆是自然,一切自然如行云流水。
美,就是要拿掉那些复杂和多余的设计,回归初心,温柔地坚持做自己。脚踩大地的同时还胸怀远山、湖泊、云朵,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也不忘仰望天空,注视月亮。
2、文艺是活在当下的真实
宁远说“大多数的时候,大多数人活在虚妄里,活在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设想里,唯独不在此时,不在当下。”
如同我们看到一片美丽的花,第一反应是做什么?掏出手机,拍照,美图,发圈,接受点赞和惊叹。却没有想过要停下来,认真欣赏一朵花的美丽,看一看花的颜色,打量一下花瓣的形状,触摸一片花瓣的质感,细嗅一下花的芳香。
除了虚妄,更多地时候人还在为欲望而活着,想到了那个著名的广告文案:“当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当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当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正在火堆旁端起酒杯。”走不到的路,遇不到的人,呼吸不到的空气,这就是欲望。
很多人成天喊着讨厌工作,厌倦生活,要去旅行,要逃离都市,可是,如果真的放假了,真的去旅行了,恐怕又觉得不过如此。
“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却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就只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文艺,就是要把一个人从虚妄和欲望的陷阱里拉上来,活在当下,活在真实里,保持觉知,用心去感受细微之处的美好。
3、文艺就是接纳生活中不美的一面
谁的生活都不是永远甜美向上的,光鲜亮丽的背后少不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和一地鸡毛的凌乱。宁远也一样,她写自己带孩子的日子,害怕没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而焦虑,一大早忙着送孩子去上学的各种混乱,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奇怪问题的无力感。
她才发觉,孩子其实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对孩子的焦虑其实是自我的投射。她才明白:爱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后才有能力去爱他人。
至于孩子们,“不管什么,去经历,去体会,去跌倒,然后自己爬起来”,这才是生活。
不完美才美,文艺,就是要接纳生活中不美的一面,做山坡上的一株野草,风过雨过,草还是那株草,坦然面对,才能淡然接受,对一切说是。
4、文艺是平淡而持久的热爱
宁远说,一开始做衣服就是因为自己喜欢穿漂亮衣服,但是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发现要面对很多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过程是枯燥、重复、乏味的。
我们喜欢的东西,往往是看上去很美,但是真正去做它的时候,会变成日复一日的重复。想起了电影《土拨鼠之日》的情节,在电视台做记者的男主角和女同事一起去宾夕法尼亚州报道那里的土拨鼠节,这是每年一次的例行工作,男主角早已厌倦,讽刺的是,他的世界竟然永远地停留在了这一天——他最讨厌的一天,无论怎么挣扎、反抗都没有用,他怎么也过不去这天,直到他开始用心去爱的那一刻,世界才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他热情地和餐厅服务员打招呼,拥抱了酒店经理,表达感谢,帮助路人和同事,富有激情地报道土拨鼠节的盛况,他才发现这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重复着过的,文艺就是热爱平淡的每一天。
最后,用宁远的话说:“文艺就是脚踏实地地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忘记抬头仰望天空,是能发现微小细节里那些美的瞬间,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
文艺青年就是“时常保有一颗敏感而好奇的心,对看起来无用的东西保持热爱,在物质世界里努力去寻找精神意义的人。”
愿你我都能成为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