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如潮水逆流 唯独心声不息
文 | Kevin
小时候吃饭,别人喜欢就着小菜下饭,而我比较特别——喜欢抱着书下饭。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只要是有英雄情节、写得精彩的小说,都多多少少沾上了我吃饭留下的痕迹。
到了中学时代,下饭的材料又变成了体育节目,从足球到篮球到中国网坛的“金花”们驰骋赛场,成为我绝对不想错过的选择。
而从大学到踏入职场,从四人间的宿舍到租来的公寓,当我独自做饭、煲汤、吃泡面的时候,早已离不开手机的陪伴,哪怕偶尔回一趟老家,吃饭的时候手里也要仅仅攥着手机。
我妈常说,“吃饭别看手机,对消化不好”。
我又常常爱跟她作对,说:“消化那是胃酸搞定的事情,您知道胃酸的强度吗?那可是骨头都能溶解的……”
每每到了这种抬杠的时间,我妈就会显得特别生气,但是久而久之没有效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地夹菜吃自己的饭去了。
长大之后,我越来越沉默寡言,不只是在独处的时候安静,在人多的时候也如此;不只是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安静,在吃饭的时候也容不得半点声音。
吃饭看手机,似乎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直到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上中学的弟弟,在吃饭的时候也开始低头划拉着手机,于是心头一股无名火“噌”地冒了出来,一把夺过手机,恶狠狠地问道:“为什么你吃饭要拿手机?”
小家伙也是一脸惊讶,随即冷静下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他一反驳我就更生气了:“我跟你一般大小的时候,吃饭哪有手机看,下饭看的可都是文学名著!”
没想到他丝毫不屑:“你有你的选择,我有我的自由,现在谁还看书,肯定是手机学习知识的速度更快。”
末了还要补充一句:“吃饭不让看手机,那我看你好不好啊?”
事情不欢而散,这件事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对于家庭氛围的影响是多么深刻。试想一下,当一个家里的所有人吃饭都在看手机,那么这餐饭还有何“温情”可言?每个人都低着头,和学校里排排坐的陌生同学一样,又有什么区别?
我意识到对于小孩子的教育,不再只能靠说教或者强制的手段,而是应该靠言传身教。毕竟当一个生命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时,仅仅是一张白纸,只要你愿意用心去描绘,自然就会有一幅五彩斑斓的画作呈现在眼前。
只是我们都很少在生活中意识到这一点,毕竟人总是有惰性也有惯性,耐心的引导很多时候太费功夫,而动动嘴皮子功夫的说教总是比较省力的方法。
- END -
■ 编辑排版|Ada,一个90后老年人。
■ 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