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赵老师琴法篇的“气”。
到目前为止,在我看来,在钢琴演奏中始终被赵老师所提、所强调的较多的便是“气”这一板块。赵老师在这里也明确写到:研究气息,就是研究结构力,研究整体把握力;锻炼气息,就是锻炼控制整体结构,把音乐组织成为具有高度结构力的统一体的能力。
中国人对“气”倒应该非常熟悉,在一些古代哲学和文人著作中经常能见。而这一观念是如何进入到文学领域的呢?可以追溯到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文以气为主”。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气韵生动”四个字对后世影响也非常之大。由此可见,“气”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它不仅可以化到一个乐句的呼吸,更可以化到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的全部。
气息,上可通气质、气韵,下可达贯气、力气。气息是乐曲中可统制整个演奏的音乐的灵魂。它的第一层意义是“呼吸”,没有呼吸,就没有了结构,没有呼吸的音乐是没有生命的音乐,是死板僵硬的东西。它的第二层意义是贯通,音乐的气息取决于演奏者的气息是否顺畅、贯通,演奏者不仅要在自身的呼吸上贯通,更要想办法如何将谱面上长长短短的句子连接贯通起来,使之成为畅通无阻的大起伏、大呼吸群。只有这样,演奏者可以领会到音乐起伏的真谛。
(下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