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有个女同学叫小茉,她特别喜欢唱歌,而且唱得非常好。经常在下午上课前的十分钟“娱乐提神”时间被老师请上讲台来给大家唱首歌,她也很乐意,唱得很大方投入,丝毫不腼腆。
高二文理分科时,班主任告诉我们,有特长的同学可以考虑报音乐、美术和体育方面的特长班,高考时对文化课的要求会低一些,更容易考上大学。小茉当时非常想去学音乐,作为一个县城里的孩子,她家条件不错,而且她以前也学过一些乐器和乐理,加上她自身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高二开始不会太晚。不过她父母并不支持,认为还是学正常的专业以后好找工作,再三强调那些学音乐学美术的能混出名堂来的都是少数。
小茉反抗无效,最终选了文科。虽然父亲很想让她学理,但这次她没有向他妥协。后来高考她考上了省内一个二本学校,学了学期教育。她自己很喜欢小孩,她父母也认为这样的工作比较适合女孩子。
毕业后小茉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到县城,在一家机关幼儿园做了幼儿教师。然后顺理成章地在家人的张罗下结婚生子,过上了有房有车有孩子的幸福生活。
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每次看到小朋友们唱歌时很投入的表情,她会想到多年前的自己。偶尔带小朋友们上台表演时,她是那么喜欢在台上镁光灯下的感觉。她喜欢的表演和唱歌可能只是一个梦想了。
曾经有个理工科的妹子特别喜欢写字,她想当一个作家。可是身边的人都告诉她:“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人还指望写字赚钱?写得好的人那么多,真正能出名的只是少数啊!”她有一丝犹豫,但是一开始并没有放弃。她在工作之余继续写博客,也在空间里写,有很多好友给她鼓励。不过后来因为工作忙,她又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渐渐感觉有点不好平衡。大家对她说“工作那么辛苦,下班后当然要好好放松,享受生活。”“别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她也觉得有道理,况且很多专职写作的人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业余写作成功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她这样想,慢慢地也就以没时间为由把这件事放下了。
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对于一些不太符合常规的想法,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接纳和支持;而是:这么小概率的事件怎么会发生在你身上?我们想追随自己的内心做一些事情或者说有一个梦想要去实现,不管是辞职考研,转行换工作,辞职创业,还是其他各种目标计划,总有一些人会很善意的提醒你,那样做很少有人成功的。
所以我们都上了大多数人认为好的学校,学了大多数人认为有前景的专业,做了大多数人认为靠谱的工作,也就一直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只是这条大多数人都走的道路实际上也真的是非常拥挤,只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勇气去换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少数人理论”被大多数人反复证明是正确的,所以大多数人都相信它,也因此不敢轻易去挑战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的事情。只有少数人才敢蔑视它,去做不一样的事情。一部分人成功了,当然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还是不要去试的好。
这条理论看似无比正确。可是如果我们自己(或是在别人的影响下)潜意识里就给自己设定了限制,那就不可能再突破这个限制了。然而人生不是一条设定好的曲线,是充满变量和各种可能性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许是老生常谈,但是就像那本书里写的: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