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是大家熟悉的一个气象名词,是衡量降水等级的一把尺子。
气象观测规范规定,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
降水量是指某一时段内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降水观测包括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观测。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通常测定5分钟、10分钟和一小时内的最大降水量,气象站观测每分、时、日降水量。常用测量降水的仪器有雨量器、翻斗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和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等。这些测量到的数据经过统计整理就可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同时留下珍贵的气象资料。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固态降水有雪、雹、霰,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有雨夹雪等。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小雨: 雨点清晰可见, 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12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5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小于10毫米。
中雨: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 5~15毫米 或24小时内降水量10~25毫米。
大雨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12小时内降水量15~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 量25~50毫米。
暴雨: 凡24小时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过程统称为暴雨。 根据暴雨的强度可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30~70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 50~100毫米。 大暴雨: 12小时内降水量70~140 毫米或24小时内降 水量100~250毫米。 特大暴雨:12小时内降水量大于140 毫米或24小时内降水量大于250毫米。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毫米(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 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毫米。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 2.5 ~5.0毫米或积雪深度达3厘米。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 5.0 ~10.0mm或积雪深度达5厘米。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 毫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 10.0mm或积雪深度达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