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胃疼得厉害,正好周末休息,决定去社区医院打点滴。
尽管腹痛不断,但我的心情并不算差,一周的工作没留下什么尾巴,下周的工作也提前做了准备,这完全是一个分量十足的两日假期——无论是躺在病床,还是躺在自己的床上,都属称得上悠哉的休假时间。
头顶的吊扇慢悠悠地转,我盯着挂钟转动的秒针,盯着窗外树叶摇摇晃晃,什么都不想,头脑放空,发着呆幸福着。
——直到微信上传来上司新的消息。
“有活动”
“今天写”
“晚上发”
简洁明了的话语,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
那一瞬间,我真的希望微信这样的东西,从来没有被发明出来。工作时间与私人生活本就有些模糊的界限被社交软件掺在一起,焦虑和压力在其中粗暴地搅拌。如果说房子、家庭或者别的什么私人空间能成为一个人最后的避风港,社交软件也会把这些统统砸碎,渣都不会剩下一点。
社交软件让人和人之间过于接近,找不到一点安静的空间,有人时时刻刻能够监控我们的生活,所有的指令都能即时传达,责任感和能力更像是自缚的茧,只会让自己去消灭自己难得的清闲。
独自生活在陌生的城市并不能时时舒心,繁琐昂贵的衣食住行;日复一日的粗暴加班;尽管没有兴致,仍需同所有人热热闹闹打成一片。
——当我终于回到家,面对黑漆漆的房间,没有一口热饭,可那个瞬间于我而言却是幸福的,那是我自己的时间。
那天晚上,暴雨倾盆而至,仅有窗外飞掠过的车声。
此时我甚至想要扔掉通信工具,独自旅行、探险乃至流浪,独自一人让我清醒,也让我自在。
我很羡慕一个探险家,高桥大辅,他说旅行就像生活一样,不将就,才能活得有质感。
他的脚步几乎踏遍整个世界,攀登云顶的高山,见识结冰的海浪,找到了鲁滨逊原型生活过的荒岛,游走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发源地。在旅行中,他会携带很多东西,辞典、净水剂、指南针、打火机,乃至夹链袋、领结、探险旗,这些小东西算不上旅伴,只是支撑他前行的小小助力,而它们都来自高桥自己的选择。
自主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想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便不能时时、事事如此,我们仍然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如果连家都保护不了自己,踏上远行的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生活除去吃住与工作,还有远方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