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闰七月十九日,北魏主拓跋宏下诏说:“烈祖(拓跋珪)有创业之功,世祖(拓跋焘)有开拓之德,应列为祖宗,百世不改。平文皇帝(拓跋郁律)之功少于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而庙号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之功高于平文皇帝,而庙号烈祖,于义不妥。朕如今重新调整,奉尊烈祖(拓跋珪)为太祖,以世祖(拓跋焘)、显祖(拓跋宏)作为两房远祖,其他的都依次序改变。”
八月,又下诏,命讨论养老及祭祀三昭三穆六宗之礼。
之前,北魏常以正月吉日于朝廷设立帐幕,中间放置松柏树,供奉五帝座位祭祀。还有一种祭祀,称为“探策”(求签)。拓跋宏认为这些都不符合礼制,全部撤销。
八月九日,将道教祭坛移到桑干河北岸,改名为崇虚寺。
八月十六日,拓跋宏引见群臣,问:“‘禘祫’(dixia)之礼,王肃和郑玄的解释,哪个对?”尚书游明根等认为郑玄对,中书监高闾等认为王肃对。拓跋宏下诏说:“天坛祭天、宗庙祭祖,都称禘祭,依照郑玄的解释;禘祭和祫祭合并,依照王肃的解释,明令公布。”(禘祫是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有人说“禘礼”和“祫礼”是两种不同的祭祀,有人说就叫“禘祫”,是一种,历代经传,说解不一。郑玄认为,天坛祭天和宗庙祭祖,都是禘祭。王肃认为,祭天不是禘祭,祭祖才是,禘祭跟祫祭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
八月二十五日,下诏说:“近来讨论朝日、夕月祭祀,大家都主张在春分、秋分之日,分别在东、西郊行礼。但是,每个月天数不一样,无法使日子固定。如果完全按照春分、秋分,可能会遇到月亮在东边,我们却在西边行礼的情况,无论人情还是天理,都说不过去。之前秘书监薛谓等建议每月初一早上祭祀朝日,每月初三晚上,祭祀夕月。你们认为哪个恰当?”尚书游明根等建议用初一、初三的方案,拓跋宏听从。
八月二十七日,北魏有司上言,请求占卜“小祥”之日(守丧满一周年)。拓跋宏下诏说:“用卜筮的方法求吉日,既有违敬事之志,又违背永慕之心;就用下月最后一日。”
八月二十九日,又下诏:“全国各地祭祀的诸神,共有一千二百余处;现在准备减少,务从简约。”
又下诏:“明堂、太庙,配祭及配享规矩,已经完备。白登庙、崞山庙、鸡鸣山庙,由主管官员负责祭祀(412、415年,拓跋嗣在白登山先后建筑两座拓跋珪的祭庙,崞山庙是拓跋焘乳母的祭庙;鸡鸣山是拓跋濬乳母的祭庙)。冯宣王庙(冯太后父亲的祭庙)在长安,宜敕雍州(州府在长安)按时供祭。”
又下诏:“从前,祭祀水神、火神等四十余种神,还有城北的星神,现在,天坛下面还祭祀风伯、雨师、司中、司命,明堂祭祀门神、户神、井神、灶神、中霤(zhongliu,室的中央)之胜,这些神及前述四十忠神的祭祀,全部撤销。”
九月十八日夜,拓跋宏宿于祖庙,率群臣哀哭完毕,拓跋宏换上祭服,戴素色冠帽、腰束革带、黑鞋,侍臣也换装,黑色发巾、白绢单衣、皮带、浅黑色鞋,哀哭一夜,直到天亮。
九月二十九日(月末最后一日),拓跋宏换上祭服,头戴素色冠帽,身穿白布深衣、麻绳编制的鞋子,侍臣除去黑色头巾,换上白色头巾。祭祀完毕,出庙,拓跋宏站立哭泣。过了很久,才启程回宫。
华杉曰:
拓跋宏是儒家的好学生,去除淫祀,正是按孔子说的:“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鬼,古代人死了都称鬼。这里的鬼,狭义上指自己的先祖,广义上指自己分内的祭祀,张居正说,比如天子要祭天地,诸侯要祭山川,大夫要祭五祀,庶人要祭祖先,都是当然之分。
祭祀,是为了崇德报恩,不是为了求福避祸。
崇德报恩而祭,是礼,是本分;求福避祸而祭,就是谄媚。
比如你拜佛,那你必是信佛,按佛的话去做,按佛的价值观去行,那佛便是你的鬼,你的神,你当祭当拜。你若对佛的思想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拜下去那尊佛,什么来历,什么故事,什么象征,都不知道,只觉得拜他一拜,他或许会保佑你。那就是谄媚。你都没在他的价值观道路上,他怎么够得着保佑你呢?
拓跋宏把不符合儒家价值观的祭祀都取消了。当有司请求占卜“小祥”之日时,他说:“用卜筮的方法求吉日,既有违敬事之志,又违背永慕之心;就用下月最后一日。”孔子若听到这话,也要嘉许了。
17、
冬,十月,北魏明堂、太庙建成。
18、
十月二日,北魏主拓跋宏再度拜谒冯太后永固陵,哀毁过度,瘦削虚弱。司空穆亮进谏说:“陛下已经行过小祥之礼,但哀痛的心情还和太后刚刚去世时一样。王者为天地之子,万民之父母,没有儿子过哀而父母不担心,父母忧苦而儿子喜悦的。如今天地和气不应,风灾旱灾肆虐,希望陛下改穿轻便衣服,食用正常膳食,经常出宫走动走动,依次祭祀百神,以使天人交庆。”
拓跋下诏说:“孝悌之至,无所不通。如今有风灾、旱灾,都是我们的诚意还不够,上天和民间没有感应,至于你说是我哀痛过度造成的,恐怕不切实际。”
十一月一日,拓跋宏身穿龙袍,头戴通天冠,在太和庙举行解除丧服典礼。典礼完成,换上黑色头巾,素纱深衣,拜别太后陵园还宫。
十一月五日,冬至,拓跋宏祭祀天坛,再祭祀明堂,归途中,先到太和庙,再回宫。
十一月六日,登临太华殿,头戴通天冠,身穿朱红袍,设宴款待群臣。乐器摆在那里,但是不演奏。
十一月九日,头戴通天冠,身穿兗龙袍,辞别太和庙,率百官将祖先牌位迁到新落成的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