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初中时在乡镇上的,距离家里五里路,去往学校的路是先上山后下山,经过一条河到学校,回家的路是先经过一条河,然后先上山后下山到家。这样的来来回回走了3年。我已经有四五年没有走过这条路了但是到现在我还会清楚的记得一路的风景。
初中我们开始分班,我们村一起上初中的一共6个人,我们有四个分在了一班,其他两个分在了二班。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初中同学都是从附近其他村庄来的,基本上都是每个村五六人的样子,全班有五十多人。上初中时是第一次接触英语,那时候大家都没有学过英语,老师教我们发音的时候我们会给每个单词注一个汉语发音,这样会方便记。
语文老师是一个头发苍白的慈祥的老者,后来才知道其实语文老师已经退休了,学校又把老师返聘回来教课,语文老师的字应该是全校写的最好的,不管是毛笔字还是粉笔字。记得我们在初三快毕业的时候,我们都去找语文老师,让他给我们写一副毛笔字。我的到现在还在收藏着。
英语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很敬业,教的也不错,现在想想我已经有十年没见过他了。记得那时候他早上一起来先不洗漱就来教室检查一遍,才会又回他住的地方。他也特别能打人,每次打人前脸会变红,然后开打。
数学老师是一个女老师,我们上初中的那年刚分配到我们学校,数学教的很好,我那时候就对数学感兴趣,一致我到高中时候数学成绩也特别好。班上有几个同学特别调皮经常会惹老师生气,有时候她也会打人,记得有几次班上同学直接把她都气哭了,她把书一摔就走了,后来班主任过来把那几个同学收拾了一顿把数学老师请回来继续上课。
在上初中的三年中的交通工具99.9999%是靠腿走,所以每天来回走两趟。我们来回走的路全是土路,不是柏油马路,也没有铺沙子,每年的第一学期到10月份左右会持续好久的秋雨,下雨了走路只能穿雨鞋,但是我们的鞋子穿久了会进水,所以要是进水了,就只能穿一整天的湿鞋子,晚上到家的时候脚特别的难受,并且脚被水泡的发白。如果穿运动鞋的话也是一样的。学校门口有一条河,一年中大多数时候是基本上干涸的,但是秋雨开始的时候河水暴涨,当时没有桥,只能趟河,要是下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会在河边看着我们过河了,他才回学校,水深的时候水一直会淹到大腿根,我们过河的时候都是五六个人拉在一起,卷起裤腿,脱掉鞋子慢慢过河。秋天还好,毕竟不冷,但是到了冬天有时候过河的时候掉进冰窟窿那真的是就遭罪了,我记得我们村的七个人基本上都掉过冰窟窿,那时候教室里没有暖气空调,唯一的取暖工具是蜂窝煤炉子,每个教室一个,在50人左右的教室里基本上感觉不到暖和,所以要是冬天鞋子湿了真的会冻一天,这一天会很难过。
冬天的我们早上一般是6点左右从家出发,我们七个人住的不在一块,所以每天早上就会一个喊一个,等到大家到齐了在一起出发,去学校的路上是没有路灯,我们每人都会自制一个火把拿着来照明,现在想想在雪地里拿着火把还是很好玩的,后来我们都渐渐有了手电。我家的前面有一片树林,早上经过的时候很黑我会害怕,所以每天不是父亲就是母亲会和我一样早起来送我,现在想想上初中的那三年的冬天的早上他们也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初中三年的吃饭问题。那时候我们学校是没有食堂,就算有食堂也没有钱去吃。早饭是在家里吃的,一般都是早上加了糖了白开水和一个馒头或者饼。然后会在书包里在装一些馍馍。如果是馒头的话一般要拿六个左右,如果是锅盔的会要拿一整个,大小一般是直径四十厘米左右,厚度一到两厘米。这写馍馍是我们一整的食物,在学校饿了就吃这些,中午也吃这些,下午饿了也吃这些,只有晚饭是晚上回家吃。喝水问题呢,夏天的时候很好解决,学校有一口压井,渴了就去在水井上压几下,出水了就用手盛水喝。冬天可以用教室的蜂窝煤炉子烧开水喝。有时候中午买两根麻辣片和馍馍一起吃在喝上一口凉水就感觉很爽,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
初中三年的零花钱。那个时候家里全部的收入就是当年农作物的收成。我上初中的时候每个礼拜的零花钱一般是两三块钱,这些钱包括要买的本子和笔的钱。不过当时除了本子和笔其他的都不会去买,所以当钱有剩余的时候中午会去用一毛钱去买两根麻辣片吃。之前小黑给我说过,她上高中的时候自己攒的钱有好几千呢,而我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一毛钱都没有攒下。
初中三年的作业。感觉上初中的时候是作业最多的时候,记得当时最多的作业就是英语作业和历史作业。英语老师是班主任所以肯定要做完,每次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几个单元的英语单词写五六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