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一段时间了,算是入主了中南方。上海的秋,不冷不燥,清清爽爽的,让人体会出秋天清美的感觉。
不过,下午却因为看了两篇《台北人》而觉得有些寂寥冷肃。台北人是大陆的人,而不是真的台北人。书里展现了三类战后退居台湾的大陆人,一是曾居国民党军队较为高层的将军一类,二是较为普通的军人以及军属,还有一类,就是那些看似灯火酒绿、实则最为凄凄惨惨的舞女。而催使我写下这篇感慨的,就是这最后一类。
看完《孤恋花》一篇,合上书本不想再看。陪酒女娟娟,太过凄惨!仅有的一段人生里,幼童时期无知、青春少艾悲惨、成年凄苦无魂,让窗外本来美妙的上海的秋日,变得寡淡。娟娟的母亲是一个疯女,一直被娟娟的父亲养在猪圈中,娟娟长到好大才知道猪圈里的疯子就是自己母亲,自己还在其他小朋友欺负这个疯女的时候附和着笑。如此因懵懂地伤害带自己来这个世界的人,当懵懂退去,留下的回忆就只剩撕心的愧疚。可是现实来不及让娟娟愧疚,就把她卷入新的悲苦之中。她被自己的父亲强奸,后来又沦为陪酒女。这样的桥段在影视剧中也曾看过,白先生写出来的就更让人唏嘘心痛。白先生的文字不会直接表达情绪,就那么静静地展示,仿佛带着你的眼睛,真真切切、清清楚楚地看他所看到的。所以总让我觉得真实的仿佛可以触摸。娟娟的陪酒女生涯平淡凄惨,说平淡是因为娟娟的悲苦已经从心里溢到皮肉骨髓,她没有开口表达过一句疼痛,但是整个人的样子,就是一句恓惶的行尸走肉。最终娟娟骤然爆发杀人,下场和母亲一样,永远被关在疯人院里去了。虽然故事的结局,娟娟并没有死,但是,却也已经死了。短暂而凄惨的一生。
生活在底层的、女人的台北生活在娟娟的光影里,可见一斑。战后的每个人都会蒙上落寞的影子,生活在底层的人尤其如此。白先生将各个阶层的落寞悲戚书写出来,仿佛一幅幅布满生活气息的画本,把战后台北的万象定格给后世的人看。战争所带来的,是所有人一世的伤。
和平啊,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