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人说过: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越长大,便越钦羡武林中的大侠。《天龙八部》是我拜读金庸先生的第一部作品,历时三周。初读只觉磅礴,细思更多叹息。
在序言中,金庸老先生就阐释了“天龙八部”一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和“龙”为首,故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这也说明整个故事的人物塑造与“佛”密切相关。金庸老先生也说,借用这个佛经名称,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查了他们分别的释义,我所理解的人物内涵就是嗔贪痴,爱别离,求而不得。
1.
佛家有“嗔贪痴慢疑”五毒之说,嗔即生气,爱较真;贪即贪婪;痴即痴迷,愚痴;慢即骄傲自大,慢性思维;疑即多疑,不信任。
萧峰,整部书中我最钦佩的人物,天纵奇才,武功盖世, 豪迈重义,英勇果断,又有机灵善良,温柔贤淑的cosplay狂热爱好者阿朱姑娘陪伴在侧,倘若放下一切,与阿朱一起雁门关外赛马驰骋,做一对神仙眷恋,好不羡煞他人。
可是萧峰一生的悲剧的来源就在于“嗔”,有仇必报却太过冲动,不加调查,轻信于马夫人的谗言,误以为“带头大哥”就是段正淳,亲手杀死一生挚爱,其中悲痛又怎可言说。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对于贪来说,莫过于慕容复了吧。慕容复有立誓一生衷心追随的部下兄弟四人,有神仙般美貌又从小对他倾心的王语嫣,却因一个所谓复兴燕国的黄粱美梦,杀包不同,使兄弟寒心;不顾王语嫣生死,使王语嫣终投身段誉怀抱,最后落得疯癫。克劳德兰纳斯说:“贪婪者总是一贫如洗。”慕容复的一生是悲剧的,也是令人惋惜的。
然游坦之,便是深中“痴”毒了。曾经的聚贤庄少爷,就因在人群中看了阿紫一眼,便陷入暗恋不可自拔。为了看阿紫一眼,以受鞭笞为乐;为博美人一笑,以生命炼毒,不顾尊严下跪求人,最后将眼睛送给阿紫,铁丑,你用行动证明,阿紫若在你身边,负了天下又如何,却终没有得到阿紫正眼相看,哪怕一眼,本是名门之后,将骨子里的尊贵和骨气扔在地上,任人践踏,肆意蹂躏,游坦之,你后悔吗?
2.
爱别离,也是一个悲伤的话题。
萧远山和妻子惨遭横祸,天人永隔,爱而逝去,不得不离。几经生死,相濡以沫,萧峰和阿朱不可谓不爱了,萧峰误杀阿朱,逝者已逝,生者徒悲。有什么比亲手杀死自己的挚爱而造成的别离更让人崩溃的呢。
至于段正淳,虽有过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愚以为爱别离应该体现在他的几个夫人那里。心系夫君,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等,只盼片刻的欢愉,冷暖他人自不得而知。
3.
求不得可能是书中表现的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了吧。
虚竹一生只想做一个小和尚,在少林寺诵经修行却意外散去少林修行获得绝世武功,娶了西夏公主;
段延庆和慕容复以完成大业为毕生追求而不可得;
游坦之对阿紫一见倾心,任打任骂痴心不改,即使成为了丐帮帮主也得不到阿紫的丝毫垂青;
丁春秋觊觎逍遥派掌门人之位,为此费尽心机,反而在少林寺了结余生。
鸠摩智一心向武,学习小无相功,少林寺七十二绝技,最后还不是落得枯井内力全失......
当世之事,求而不得是常相,使人痛苦的从来不是求不得,而是求不得放不下。倘若一昧只想此时,忽略周围风景,那便不是执着,而是偏执。倘若能够放下,王侯将相,血海深仇,皆归尘土,他们方开始自己的人生。
放下心中所求,审视已拥有的美好,虚竹可以利用权力造福更多百姓,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丁春秋可以就佛法思考一二,获得启发 ,段誉也可以成为一个人人敬爱的好皇帝。只是事实不容我篡改,事已至此,夫复何言,以此为镜,多加反思罢了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物甚多故事情节错综复杂,究竟谁才是最后的人生赢家?
是虚竹吗?自从下了山,虚竹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不仅获得逍遥派三大高人的武功,还成为了逍遥派掌门人,成了灵鹫宫公主,统领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娶了如花似玉的西夏公主成为西夏驸马集名利富贵武功于一身,过上了丁春秋、慕容复等一辈子机关算尽却求而不得的生活。
虚竹该是人生赢家了吧,可是虚竹还是那个小和尚,他喜欢佛学,愿意诵经打坐,成为逍遥派掌门之后宁愿受杖刑鞭笞也要留在少林寺做一名小和尚,即使不能达成心愿还经常说我只是一名小和尚云云。
那么,又是段誉吗,风流倜傥,出身高贵,喜欢上的漂亮姑娘也几乎对他死心塌地,更是机缘巧合获得别人修行一生的内力,最后还成了大理君主。他的传奇经历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但是他喜欢的姑娘最后都变成了他的亲妹子,不喜欢武功才离家出走却意外获得武功;喜欢佛学无忧无虑却不得不继承皇位,终日日理万机,万千百姓性命系于他一念之间。本以为是父母爱情的产物,却是母亲为了报复父亲委身他人的意外。
而那些所谓不幸的人呢?阿碧倾心慕容复,虽未得其爱慕,却可陪其身边,更是在慕容复发疯的时候成为他身边的唯一一人,满足一生所念。
萧远山和慕容老先生,一个穷尽一生想复仇,一个穷尽一生想复位,备受煎熬,虽皆未实现,然终彻悟,内心平静自得其乐......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谁又能评判一个人幸与不幸呢?
侠骨柔情,铁血丹心。金庸老先生借“天龙八部”这个佛经名词,象征现世人物,让我们看到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感受到尘世的欢喜与悲苦。我们这个世界不需要打打杀杀了,不再需要武侠了,但我们仍然需要侠,侠便是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人,舍生取义的人,侠骨柔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武侠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便是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