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沐教育90天父母成长打卡03天】
在楼上妈妈的吼声中听完了今天的的分享《纠正前先连接》
楼上住着一个小哥哥刚上一年级,不过他们家的吼声从我们刚搬进来就间歇性的持续不断,妈妈吼声中伴随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
可能在我偶尔失控的时候在外人听来也是这样的吧,“看那个妈妈又在骂孩子”
一、纠正前先连接
01共情
“共情”这个词这两年很时髦的,但是要做好很难,我就经常不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会出现OS:这有什么好哭的,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我说了你怎么还不理解,偶尔忍不住的时候还会雪上加霜的说一句:“活该”
这看起来我简直是一个恶毒至极的妈妈,有时冷静的时候我也会这么想自己“你怎么能那么和孩子说话,他那么小,你对他应该多一点宽容”,但是大脑盖子打开的时候是不会想到这些的;
我就带着这种边错边做,边做边错的心态一直在新理念育儿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02连接方式
共情是众多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我翻看正面管教工具卡,也有很多其他的连接方式:约定、鼓励、给予关注、激励、倾听、拥抱、眼神交流、致谢、幽默感等;
晚上要听微课,我跟孩子约定说:“妈妈等等会有一个课要听,你能不能自己玩或者跟爸爸玩?妈妈听完课就来陪你呢?”他欣然的答应了,但是晚上爸爸生病不太舒服,没办法陪他,所以在中间的时候还是有过来找我帮他解决问题;
对此我已经很满意了,在最开始我提出这个约定的时候他没有反对,虽然还不能做到全程不打扰,也给我接下来的践行增加了信心;
幽默感,生活中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利用幽默感来化解,即使不好的情绪和一件糟糕的事情,不好的情绪了有幽默感的介入会带来好心情,糟糕的事情本来就很糟糕即使继续愁眉苦脸也没有办法让事情变的更好何不开心一点;
孩子喜欢和我一起游戏,昨晚后来玩了一个爬雪山的游戏,他拿一根绳子绑在飘窗的防盗网上,我们要拉着做一个攀岩的动作,我就配合他做的很夸张,还擦汗决定自己很辛苦,假装大喊:“加油,我们就快到山顶了。”
他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不要那么大声喊叫,会发生雪崩的。”
而接下来的爬山行动变成了躲避雪崩,在被困的山洞中享用晚餐,然后借助一个神奇的救援器把我们带出山洞,最后他假装要掉下山崖,
大喊说:“不要管我,你快走。”
我就回应:“不,你不走,我也不走,我们要一起走。”
最后来了一个拥抱大结局;
游戏也是可以和孩子做一个很好的连接,有时一些问题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展现,我们之前就有扮演绘本《肚子里的火车站》和《牙齿大街的新鲜事》,他现在觉得刷牙很麻烦,但是每次想到牙菌会侵害他的牙齿无论多晚即使我让他别刷了,他都会把牙刷了才上床睡觉;
二、关系大于教育
这句话我这几天听了好几次,柳夏在聊天的时候跟我提到过,今天孙丽老师也分享了;
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就是,无论孩子做的好于不好,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现在很多家长为了作业和孩子发火、打骂、停掉他们喜欢的兴趣课程等等;
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写作业的高手,不惜牺牲宝贵的亲子关系,还要附上一句:“我这是为了他好。”
我记得有一个妈妈跟我分享过他自己的故事,读初中的孩子现在对她不信任,不和他说自己的心里话,对妈妈撒谎隐瞒等等,
因为当他小的时候回家和妈妈说自己的委屈,妈妈都会告诉他:“没事”或者“老师为什么不说别人要说你呢?你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他小小的内心里就种下一个种子“妈妈都是和老师一伙的”应该也暗暗下了一个决定“再也不相信妈妈”;
我们现在打骂孩子的事情起因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是当下的感受孩子是不会忘记的,借此再次提醒自己“关系大于教育”;
三、觉察
理念+工具
有了理念又有了工具,但是两者真的还是没有能够结合,这或许就是学习技能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先用着,多用就熟练了,如果再最初适用生涩的时候就放弃,也许永远都不知道掌握一门技能是什么样的状态;
武侠小说里有一句叫做“无招胜有招”,应该就是最后的“无意识有技能”的状态,忘掉招式,关键在于能用和制胜;
四、小小的牢骚
最近几天还是挺焦虑的,我静静的觉察自己,看到感受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我感受的感受是:对自己和别人都有过高的期望,力求完美,但是自己垫脚又没法够到,不幸跌落焦虑圈,痛苦的是我自己,改变的也应该是我自己,所以只能先找一个能够够的到的目标来实现,给自己一点时间,正视错误,从错误中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