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中有个“潜台词”。
当你问一个人:“你没事吧?”
答复“我没事”的,不一定没事。
往往答复“啊?”或许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才是真的没事。
成年后的我们,都在尽力假装情绪稳定的样子。
决定两个人能不能成为朋友的关键原因,就是看敢不敢麻烦互相。
前段时间持续下雪天的时候,她正好发烧到39度。
家里没有药,也没力气出门,看看外面的大雪,连外卖也不忍心叫。
她盯着手机屏幕,想找个人说说话,却始终没那么做。
“怕别人担心自己,更怕人家明明不在意,还要装作担心自己的样子。”
最后,她还是选择打开百度默默搜索:如何快速退烧。
像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体会过。
去餐厅吃饭,听说发朋友圈集赞才能打折,宁愿不享受优惠;
中午想要小憩一会儿,结果一睁眼就到了傍晚,手机却没有一条未读;
买高铁抢票,分享加速包的时候,才知道不知道发给谁。
我们这一生,大概会遇到900多万人。
其中5万人会跟你打过招呼,4500人会跟你有过交集;
360多人会与你亲近,但最后留在你身边的人,永远都是个位数。
为什么很多人宁肯对陌生人敞开心扉,也不肯对朋友说一句心里话?
答案挺扎心的:“因为友谊太珍贵,一句话说不好,都觉得是消耗。”
去年秋天,朋友从深圳给我寄了一个大风筝,我弟很是喜欢。
趁着晴天,他说要给小伙伴二胖打个电话,出来玩玩,聊聊天。
那时我就在旁边,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二胖啊,在哪呢,出来啊。”
“去哪儿啊?” “去广场放风筝。”
“行。”
年少无知能一直陪伴甚至一起“放风筝”的,一定是心意相通的人。
我很羡慕我弟他们这样的友谊,经得起金钱,熬得住平淡,简简单单不掺杂任何东西。
“现代人为什么总是夜里在一起聚会?
因为友谊太脆弱了,需要每天出来证明一下。”
无论是傍晚还是深夜,只要我想出去,你说走就走。
当下班时间到,人们不再被工作需要,心灵总得有个容身之地。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加班、聚餐甚至在大街上闲逛,也不想回家呢?
别问,因为孤独就是答案。
“ 哪怕生活少有交集,有这么一个人在,你就会安心。
就像你给文章点的每一个“赞”,总会被有心的人读懂。
尽管三秋不见,也只是如隔一日,一切就像是昨天。
“你需要的时候,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