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日就是上班的日子,周末就是不上班的日子。这么想的人,平常只会做两件事:上班,以及等待不用上班的周末。但是真到了翘首以盼的周末,我们往往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做。上班后只知道苦等周末的我们,和放假前雄心勃勃定下无数计划,等到假期快结束才空虚地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本质上没有区别。
把工作日定义成上班的日子,把周末定义成不上班的日子,其实是把“一天”草率地看作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把一天拆开来看,工作日并非24小时都在工作,周末也不是24小时都在娱乐。但是人们在琐事缠身的工作日,往往不会特别想到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还能做些什么,理所当然地觉得早晨就是匆忙准备上班的时间,晚上则是疲惫地回家休息,准备结束一天的时间。像这样把平日的存在目的限定为工作,就真的会产生一种24小时都在工作的心情,好像一连5天都没有下过班。于是,我决定不把时间捆绑在一起,当作很长的连续段落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瞬间,放大每一个时间段。如果把工作日的24个小时拆分成小段,那么包括休息时间在内,每天待在公司的时间也有9个多小时。假设每天睡7个小时,不工作的时间也有8个小时之多。除去通勤所花费的时间,每天至少有5到6个小时是没有用于工作的。当然,处理杂事也要花费时间,扣掉这些,我们每天最少也能保证有3到4个小时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这绝不是一段很少的时间,至少不应该是在等待周末中浪费掉的时间。具体来说,即使起床两小时后就要出门上班,那么上班前的此刻,也是不需要工作的瞬间。如果晚上工作点左右下班,那么从离开公司的那一刻起,就是不需要工作的时间。如果不把这些不同性质的时间胡乱地捆绑在一起,在无尽的拖延中荒废,而是专注于每个当下的瞬间,可利用的时间就一定会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