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至今可见的几部明代水浒戏,有朱有墩的两部剧作。
朱有墩,号诚斋,朱元璋之孙,生于洪武(1368-1398)十二年,卒于正统(1436-1449)四年,撰有杂剧三十一种,结集成《诚斋乐府》,全部完整保存下来了。
《诚斋乐府》中有两部水浒戏,《豹子和尚自还俗》排序在《黑旋风仗义疏财》之后。在这两部杂剧中,仅将三十六人作了一个阶段性总结,还没有七十二地煞的说法 。
2
江苏太仓人陆容连赌博用的水浒人物叶子也留心记载。
陆容,字文量,号式斋,生于正统元年,于成化(1465-1487)二年进士及第,曾任兵部职方郎中,于浙江参政任上致仕,弘治(1488-1505)九年去世。
陆容的《菽园杂记》中有关于叶子戏的记叙,在列举了叶子上所绘二十名水浒英雄的价值数额后,陆容写道:
“或谓赌博以胜人为强,故叶子所图,皆才力绝伦之人。非也,盖宋江等皆大盗,详见《宣和遗事》及《癸辛杂识》。”
可知,陆容所记叶子上人物图像、姓名、绰号,以《宣和遗事》、《癸辛杂记》中所记《三十六人赞》为据。
3
弘治六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忠义水浒传》也即开始编纂,且是由多个水浒英雄故事拼凑起来。不须《 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完毕,《忠义水浒传》就已编辑成册。
弘治九年,《三国志通俗演义》出版,《忠义水浒传》亦即开始刊刻。弘治十一年,《忠义水浒传》百卷本得以出版,署名“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在百卷本《忠义水浒传》问世后的杂剧里, 就不再是提三十六人, 而是一百零八人了。
4
嘉靖(1522-1566)年间的郎瑛在笔记杂著《七修类稿》中这样记述:
“《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日编。《宋江》又日钱塘施耐庵的本。”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言:
“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其门人罗贯中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郎(即郎瑛)谓此书及《三国》并罗贯中撰,大谬。二书工拙深浅,若霄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世传施号耐庵,名字竟不可考。”
5
郭勋是开国勋臣武定侯郭英的六世孙,于正德三年承袭武定侯爵位。
郭勋的曾祖郭镇、伯父郭珍均能诗会文,其父郭良“好聚书为诗,乐与文儒交。”
正德(1506-1521)十二年,郭勋第二次奉调入京。
正德十四年,郭勋以武定侯的名义刊刻了《白乐天文集》,题署为“元微之纂集,郭勋重编”。
嘉靖元年,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题署为“陈寿史传,罗本贯中编次”,即壬午初刻本,其它嘉靖年间的版本均据壬午初刻本覆刻或翻刻,包括司礼监刻本。
嘉靖五年,刊刻《忠义水浒传》,题署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几年后,又刊刻了收录有金、元、明三代散曲、戏曲的《雍熙乐府》,无题署。
6
当时,诗文乃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小说、戏曲等通俗文艺形式,则被视为“稗官野史”,不登大雅之堂。
郭勋刊刻的《白乐天文集》各卷首页,都赫然题署“太保武定侯凤阳郭勋重编”,而这种题署既不见于《雍熙乐府》,亦不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中。
嘉靖十年,郭勋模仿《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编撰《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即《皇明英烈传》。
嘉靖十八年,《英烈传》为其先祖郭英争得与徐达、常遇春等六王并列配享朱元璋太庙的殊荣。
7
嘉靖初年,闽地建阳有书坊刊刻《京本忠义传》,是一个由繁本向简本过渡、转化的版本。所谓“京本”,乃是明末刻书业特有的用语。
嘉靖十九年,涿州人高儒就其先人所藏古籍编纂了一部版本目录学著作《百川书志》二十卷,该著作中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嘉靖年间为兵部下属武官,喜文翰,嗜诗文,家中富于藏书,他本人在《校刻序》中坦白,属于他自己的书籍不过“数年之藏”。
高儒曾于嘉靖五年请求郭勋篆书墓志顶盖,郭勋仅为顶盖篆书十余字。
9
沈德符生于万历六年,祖父、父亲都曾进士及第,在京城为官,万历四十六年中举,中年回到位于浙江的故乡秀水,撰《野获编》,尽载万历前之朝章典故、里文教、历史巷琐语,卒于崇祯十五年。
沈德符在《野获编》卷之五《武定侯进公》写道:“武定侯郭勋,在世宗朝号好文,多艺,能计数。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有汪太函序,托名天都外臣者。”
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的别称。万历年间,新安和闽地的建阳是刻书中心。繁本出自新安,简本出自建阳。
武定侯郭勋刊刻的《忠义水浒传》被明末文人通称为“郭武定本”。
10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被认定是“郭武定本”的《忠义水浒传》有郑振铎藏嘉靖残本和大涤余人序本。民国人李玄伯曾从书摊上购得大涤余人序本的残本,仅有前44回,并以此为底本,另外截取清初郁郁堂翻刻版本的56回,拚凑一起以五册(一百回)排印出版,声称此书“郭武定本”,实则虚张声势,作伪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