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志:摄影:成都市锦江区地志办资料】
中心菜市场是一个偌大的所在,位置在成都盐市口人民商场(现为茂业百货·西方作于2008年)对面,今西南影都北侧、提督街临蜀都大道部分和红旗副食品商场都包括在内。
中心菜市场共有几道门,我至今不清楚。从住家的北门到中心菜市场,一般我们走的是提督街解放军影剧院旁边的侧门(现在是蜀都大道的一部分),偶尔也走盐市口人民商场对面、人民电影院(现西南影都)旁边的侧门。为什么说是侧门呢,因为这两处门都不大,且细巷弯曲狭窄,不利于运输。 20世纪60年代末,物资比较匮乏。为解决无菜之炊,我们院子里失学的小学生结伴而行,购物圈不断扩大,直至发现了一个购物天堂——中心菜市场。
中心菜市场由一系列灰色建筑组成,建筑物大都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高低不同、错落疏朗,其内石阶、天井和走廊,是市场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建筑主体古香古色,且有宽大的屋檐,重重叠叠的屋檐能遮风避雨,却使里面的采光较差,如遇成都冬日常常阴暗的天气,光线就更差了。
中心菜市场内的每一间铺面,都是一家“专卖店”,有干杂、生鲜、粮油,副食,也卖糖果糕点、小吃和腌卤烧腊的……斑驳陆离且井然有序,而作为菜市场的主业蔬菜摊,则摆在通往各个“专卖店”的甬道两边,由装菜的篾筐组成。
中心菜市场从来没有让我们跑冤枉路,起码蔬菜是买得到的。去的次数多了,发现其中不仅是物资丰富,还有很多配额外的门道。比如,场内腌卤店卖卤肉,可以一斤肉票买一斤半。但这种油水数量有限,每天上午9点左右就卖完了,大概只卖得了30余位顾客。伙伴们经过周密调查,知道了必须在早晨市场开门的第一时间到腌卤店门前排队,才有希望买到“欺头”(编者注:便宜货)。于是,我们一群人早晨5点就从北门出发,徒步到中心菜市场。菜场铺一打开,大家一哄而上,冲向腌卤店。可是有人比我们冲得还快,那一天我们排队的序号已经过了30号,按照头天的调查结论,理论上还有买到油水(编者注:便宜货)的可能,于是耐着性子排队等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买卖开张,只卖了20余位顾客。第二天又赶早,在菜场开门那一瞬间,加快了冲向目标的速度,看看前面只有10余人,我与同伴顿生期待、相视傻笑。没想到店门打开,营业员告诉说,今天莫得卤肉,只卖卤水。我真是郁闷。随便买了点蔬菜回家,告诉父亲空手而归的原因,父亲笑着说,为什么不买卤水呢?卤水总比酱油有油气啊。
1969年春节前,中心菜市场从外地组织了很多年货。有些年货不需要票证,只是价格稍高一点。我去中心菜市场购年货时,意外碰到了鲜禽供应,毛母鸡每斤0.88元,毛公鸡每斤0.70元(当时的凭票猪肉价是每斤0.77元),感觉是贵了一些,没舍得买。回家告诉母亲,母亲说要过节了,贵就贵一点儿,再碰到一定买,买母鸡,油水大。可是再碰到卖鲜禽时,却只有公鸡卖,于是又作罢。母亲知道后,笑我太死板,批评说,公鸡油水是少一些,但有公鸡吃总比没有肉吃强啊(编者注:那时到中心菜市场买鸡是比较辛苦的事,一大早得等候在菜市场门口,一俟打铃开门,购者便疯也似地来个百米长跑,常有人滑倒,一直要跑到侧门的卖鸡点,人挨人的排好队,直到中午才能买到,且最多一人只能买2只<完璧亲历>)。
20世纪80年代初,修建蜀都大道,中心菜市场缩水成了红旗副食品商场。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不复存在的中心菜市场,原址就是明朝修建的纪念刘禅的安乐寺,怪不得当年逛市场时感觉里面的房子怪怪的,有如逛殿堂庙宇一般。
(下篇:《皇城坝金河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