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介绍:
本系列分为四讲,将从基本概念入手循序渐进,采用白话风格叙述,最后结合真实股票数据进行回测演示,敬请期待。长话短说,让我们开始进入正题。
边际效用
我们拿“吃烤鸭”来举例。譬如你去北京旅游,选了当地有名的烤鸭店就餐!难得到访,食欲大增,你一贪心要了3只烤鸭。边际效用就好比你每多吃一只烤鸭,所带来的幸福感。
脑洞大开,我想象了一下,情况可能像这样:
当你吃第一只时,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还顺带着填饱了肚子;
当你吃第二只时,已经吃撑了,饱腹感降低了,味道也觉得没之前美味了;
当你吃第三只时,吃到一半你发现已经吃懵逼了,这时候美味啥的已经抛诸脑后,你唯一想到的是,尽快找厕所。。。。。。
边际效用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数量,所获得的效用。
效用函数的特点
边际效用呈现递减趋势,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数量,所获得的效用逐渐下降
我们称这样的函数是凹函数,其特征是曲线上的任意两点 x1 和 x2 都满足:
用图形展现出来就是:
期望效用假设
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例子,譬如公司从这个月起施行新政策调整发工资的方式,给你两种选择:
A:和以前一样,这个月固定发给你1000元。
B:公司会通过抛硬币游戏来确定你的工资。具体玩法是正面朝上,当月你的工资翻倍为2000元,反面朝上当月没有工资。
我们这里假设硬币和抛的人本身都是理想情况下的,即不存在做过任何手脚的可能。你会如何选择?
怎么样,选好了吗?小编相信凭借直觉,你的第一反应是选 A。
好吧,老板表示对结果很不满意,为了让你更“理性”地看待问题,老板替你做了“科学地”分析,事实上,这两个选择理论上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
A的期望收益固定死了1000元,即 E(A) = 1000;
B的期望收益我们需要结合概率来计算一下,即 E(B) = 0 x 0.5 + 2000 x 0.5 = 1000元。老板又再给了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这次你会改变原来的选择吗?
虽然的确如老板所说,两个选择拥有相同的期望收益。但你可能还是觉得,虽然选择B有机会获得双倍工资,但是同样也冒着分文未得的风险。与其如此,不如选择1000元的固定工资来的可靠。
恭喜你,你没有被老板忽悠成功!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为此我画了下面这个图来进行解释。
图中 X0 代表1000元的工资,红点代表你选择固定工资对应的效用。
我们假设抛硬币的结果为 X,正面记作X2,反面记作X1,各自发生的概率各为50%。选择抛硬币的方式,期望收益的确与固定工资相同,然后他们的效用确有所区别。
B方式的期望效用 U = 0.5 · E[U(X1)] + 0.5 · E[U(X2)] (图中紫色点)。
结论是:通过抛硬币得到的效用(紫色点)< 接受固定工资得到的期望效用(红色点)。因此作为理性人,应该选择不进行投资。
我们也给予这类人一个名词“风险厌恶者”,不要担心,这并不是什么贬义词,通常来说,人们都是属于风险厌恶者。讲了那么多,现在回过头来解释“期望效用假设”。
期望效用假设认为,决策者都是风险厌恶者,只会依据最大期望效用来进行决策(注意不是最大期望收益)。
风险溢价
事实上我们把两种选择的效用差异,称作风险溢价。由此我们引出了下图,这里简单做一下说明。
对于风险厌恶者,能够使他放弃原有稳定的资产收益,进行风险投资的原因,是期望能够获得正向补偿(图中的ΔU')。这就要求投资的期望收益E(R)足够大,且能够产生高于原有效用的正向风险溢价(右侧紫点)。
风险分摊
我们常会听到“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用来告诫投资者注意风险分摊。那么这里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仍旧拿抛硬币夺工资的例子往下说,这次老板和你说了,那现在游戏规则改了,你可以抛两次硬币,都为反面的情况下,将无法获得工资。如果一正一反,按原工资发。如果两次都为正,那么奖励你双倍工资。
虽然你可能还是凭直觉,但这次你感觉风险比之前小多了。多抛了一次硬币真的就能分摊风险吗?我们还是通过看图说话比较容易理解:
如图所示,原先左右两条黄色柱状条代表了工资翻倍和扣光的概率(各为50%),对应的效用是紫色点。改为抛两次硬币后,扣光与翻倍的概率下降到阴影部分(25%),而按正常工资支付的概率为(50%)。
相当于将概率分布向中心聚拢,得到离中心更近的两个点C和D,由于凹函数的特性,使得红线上的期望效用要高于紫线上的,效用也就随之提升了。
有一点需要注意,实际上这里说的概率分散与集中,就是统计学中说到的标准差。后续章节我们进一步展开,今天先到这里吧。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数据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