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
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在《病榻杂记》中说,自己一生都在做“教书匠”,爬格子。
被誉为“多面统一的大家”的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在荣获2013年“子曰”诗人奖时也说,自己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
其次,“教书”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选择,里面承载着的是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崇高使命。我们应当具备与做一个“教书匠”相称的基本素养,要做就做一个称职的、合格的、优秀的“教书匠”。有位哲人说,人家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我们,同时就把人家孩子的未来托付给了我们,也就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未来托付给了我们。我们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争取做出一番业绩来,而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再次,“教书匠”也是可以有追求的,而且应该有所追求。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而想当教育家的前提则是先要做好“教书匠”,教育家仍是“教书匠”,只是他们在教育上的建树要大一些,他们完成了对一般意义上的“教书匠”的超越。言外之意,“教书匠”是有层次的,这个层次不是由文凭和职称分成的三六九等,而是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和他实际达到的境界。
张文质先生说教学有五种境界:按部就班,得寸进尺,有板有眼,融会贯通,得意忘形。这个“得意忘形”,按我的理解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达到这个境界孔子耗费了毕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