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虽号称上下五千年,但是放在宇宙的尺度里,只算做弹指一挥间;假若人类准备沉思大地,或是仰望星空,宇宙就会发笑,它嘲笑人类的可爱。可是,我们人类自己常常笑傲宇宙,嫌弃它的冷漠眼神和广袤无垠的空寂,远没有人类的爱恨情仇的感动。其中,爱是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秘密武器,更是人类社会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力量。假若认真总结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人类总是用爱完成代代繁衍和文明的传递,换言之人类的爱不是海市唇楼、昙花一现,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且需要心血般的培育和传承的东西。自从有生命开始,就在生命的细胞里开始滋生爱情,尤其是人类把爱演绎的丰富、高尚、美丽。从最早的氏族社会开始,他们先后以母系、父系血缘为纽带构成社会结构,其实他们共同属性已经显现,这就是血浓于水的爱。那个野蛮的生存环境,氏族社会用爱保存了弱小的人类,以及后来以家庭为单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是用爱营造起来的社会细胞。
从家庭的角度讲,爱的传承尤其可贵。我所呈现我的家庭中的几个场景,以供各位读者品鉴和点评。
情景一:女儿小时候很粘我,就是睡觉都要我陪着。每次女儿睡觉,我会把女儿抱到床上,给她盖上被子。然后一边拍着女儿,一边给女儿唱摇篮曲……这是女儿二三岁入睡时候的情景:女儿不安的看着我说话,我耐着心拍着女儿,唱着不大悦耳的摇篮曲。后来,女儿长大了,不需要我陪着她睡觉了。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小事,令我反思了爱到底是什么。
我中午下班回家,吃过午饭,会小睡一会,然后赶着去上班,从四十岁开始,这成了我的生活习惯。那天,女儿推开卧室的门,脱了鞋准备上床,我以为她要和玩游戏,我赶忙阻止她,并对她说,让爸爸睡一会,下午还得上班呢。但女儿执拗的上了床。她给我拉开毯子,把我的身体严严的盖住,然后躺在我的身边,开始一边拍打我,一边吟唱摇篮曲。女儿还吩咐我,说当她唱第二遍摇篮曲的时候,我得“假装”睡着了,她就离开我。我答应了配合着她。我开始安静的听女儿唱摇篮曲,她竟然把歌词变成“睡吧,睡吧,亲爱的爸爸,……宝贝的小手轻轻拍着你……”。两遍摇篮曲唱毕,我假装打起呼噜,女儿就悄悄地溜下床,还不忘把卧室的门帮我关上。
我闭着眼睛,偷偷地乐了,心里也暖暖的。我觉得自己的女儿真了不起,她知道关心别人了。我不但惊呼于女儿的表演才能,更加惊叹女儿情感的接受能力,她竟把我对她的“爱抚”习得了去,而且使用的像模像样。我想这是不是一种传承,即爱的传承呢?
情景二:每次回家,我都会对着妻子喊,说自己回来了,然后走过去拥抱一下她、或者走进厨房夸一夸她做得餐饭。紧接着,我会抡起女儿,直到把女儿逗得哈哈大笑。总之,我回家后,总是把笑容挂在脸上,只做有利于增加家庭温馨氛围的事情;我是想,把爱融进家庭的生活里,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情,都应尽量把爱体现出来,努力让子女感触到爱,最终让他们习得爱的能力,并把爱回馈给爱他的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和妻子“合谋”演绎家庭之爱,我的儿女也尽享其爱。
情景三:家庭是养育爱的地方,不是种植恨的地方,家是一场传递爱的接力赛,手握爱的接力棒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当妻子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意见时,我会尊重她的想法;当我们不能就一件事达成一致时,我们约定再考虑,缓后再商议。家里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坚持“以爱筑巢”的原则,围绕爱的主题把孩子、老人团结在一起。在家庭中,我们不争论谁对谁错,不争家庭地位之高低、强弱,只谈相互关心、关爱;或相互鼓励、宽慰;注重弱化对方的缺点、错误,扩大对方的优点、成就。总之,家庭需要用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等优秀的家庭文化,我的家庭正以这样的标准努力着,我们的爱在这种祥和的家庭土壤中传承着。
我的家已历经二十年的风雨,家爱更是浓郁芳香。我们的夫妻恩爱更醇美,亲子关系更亲和。爱的传承在我的家里良性循环,爱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血液中流淌着。已上大学的儿子学会了关心家人。他回家后,会急切的问她妈妈,爸爸去哪了;他会把他爱吃的巧克力送给妹妹,他会蹲下身子,抚摸一只流浪猫。六岁的女儿,会在吃好东西前,给我拿一个,给她奶奶拿一个;而家里的公主娃娃、小浣熊、小白兔等玩具,她会把它们当成实施爱的对象,把自己的爱统统给予它们;女儿会与奶奶、外婆视频聊天,而且能聊到一个小时,她的童言能把老人逗得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家,是爱滋生的暖巢,更是把爱传承给社会的启航站。总之,我家里有爱,所养育的儿女都富有爱,他们不但能品尝爱的甜蜜,而且会善意的向他人表达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