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忽然明白有些相遇相知相依不是没有有道理。
喜爱一些东西以及一些人总是利益相关的,不是说这样就是世俗的,而是有些内心选择在导向。喜欢普通女孩喜欢的甜宠小说,但是硬是要走剧情向,对可以那些女孩无耻说我至少没有那么幼稚;少时喜欢悲秋伤春的文字,有时也会模仿,幸得那时也可以等上奖台,朗诵给别人听。
小时候总是容易心动,始于颜值终于循序渐进的时间轴线,没有自己看的小说来得歇斯底里,故事宛如流水账,自己的生活走不了剧情向。
文字,是我喜欢的事,因为那时有赞美,不容易出洋相 ,年少时期会坚持一直做好,后来到了更大的地方,发现不过尔尔,就不写了,看见别人做自媒体,也想过试试,可是内心的欲望的强烈还不足以让我面对外界的纷杂。
某某谁,是我曾喜欢的人,名字和样子我都忘了,后来的很多年我也没有心动。懂事后学会发现芥蒂后的息事宁人,太多相遇因为怕不过是两人无聊地打发时间绝对会在内心和行动百般阻隔。
李诞好像说过:“我可以说我不喜爱辩论,因为我可以说我不会;可是我无法说我喜爱写作,因为我无法听别人说别人说你写得不好,因为我真得喜欢。”原于内心的喜欢,是卑微的,但是这份喜爱会让我们遇到一些事物和人,美好的,向上的,恶俗的,颓废的,但都是可爱的,同时这些喜爱的事因为一些外界纷杂以及不慵懒的内心得不到,但是这一切也都是你的内心选择,利益相关。
道长在《奇葩说》说过这些辩手总是将自己的观念架之在感性的思维上,诡辩将逻辑模糊不清。或许《奇葩说》就是一个综艺节目,我们这些观众需要的只是找寻娱乐,但是我在娱乐之余还看到,哲学是严肃的东西,但用其浅显的道理来给自己的生活有个宽慰也是不错的;经济学东西应用在生活中也可以很有趣。最新的一期的辩题是你认为一个人先表白是不是就输了,一期下来最有趣的观点只有教授说的那一句我们在一段关系里本来就是有输赢的,不是在你说这句话时输了,而是在其中一个时刻你内心为所爱之人让步时输了。
爱其所爱之物,幸得遇其所爱之人。没有这份幸运也无妨,可以做所爱之事也事很伟大。所以我重新将自己的文字暴露在大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