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妹
洞晓说主笔
小县城里出来的年轻人。
要么在大城市往死里干。
要么回家和爹妈一起安逸平庸的活着。
只有这两条路!
01
前几天,一位98年的姑娘,倒在了凌晨的路上,再也没有醒来。
她刚从拼多多加班结束。
刚从大学毕业,花一样的年纪,尚未绽放就凋零了。
她是谁的女儿?
又会是谁未来的妻子?
悲凉!
能进拼多多上班的年轻人,一定很优秀。
拼多多平均月薪3w+,奋斗个三五年就可以在南京这样的二线城市买房了。
可是她被活活累死了!
但是不拼,没办法呀!
一二线城市的房子、户口,是父母那一辈人的差距。
这一辈的县城青年们想要弥补,只能往死里干!
0 2
中国三四五线的县城青年们,到大城市有两条路。
打工或者高考。
第一条路上的,是服务员、外卖员、快递员、工厂里流水线上的青年们,每天吃着10块的快餐,住在几百、一千的合租房里,风里雨里穿梭……
第二条路上的是名牌大学生们,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面试,在绩效、加班下磨平了棱角,深夜下班的路上,拥挤的地铁里,看着刚到手的工资,盘算着离能买房还有多远。
他们的路看上去不一样,又好像有一样的地方。
在大城市的漩涡中挣扎,奋斗,也不过仅仅是想留下来而已……
03
在这繁华又冷酷的大城市里,谁不曾在深夜里孤独哭泣呢?
但是哭过醒来,又是新的一天。
在大城市安身立命,哪有那么容易?
一个月一万块的工资,两千交了房租,两千用来吃饭,应酬、娱乐、生活用品、衣服往少了算,一千五。
还剩四千五,一年攒下五六万。
一年的工作也就上海一个平方吧。
有人问,这么辛苦究竟是为什么?
举个例子。
上海有2个机场、4个火车站、18条地铁线、38家三甲医院、38所本科大学、365家电影院……
交通、医疗、教育、娱乐……
大城市的生活环境要比小县城好太多太多!
你愿意你的家人生急病了,只能在小县城治吗?
你愿意你的孩子从出生,接受的教育就比别人差吗?
县城青年们,不愿意!
即使现在不来大城市里,闯一闯、攒下些资本,以后孩子也会再走一遍同样的老路!
现在的努力,是为了让孩子以后更顺心!
不再天真了,人生从来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竞跑,实际上就是接力赛!
04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开动的机器,那年轻人们就是一个个的螺丝钉。
县城青年们的压力,不仅来源于高冷的房价,还有激烈的竞争。
一旦放松就面临着淘汰、代替、出局!
多的是人想要来代替我们的位置!
所以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即使在休息日,也是在学习、考证,不断给自己加码。
让自己 “更值钱”!
年轻人们也越来越优秀,也越来越疲惫。
难道他们不知道,即使能够大城市留下,眼前也不是一片坦途,而是更重的负担吗?
就算买上了房,后面还有房贷、车贷、结婚、生子、孩子的教育……
他们很清楚!
就算在大城市活了下来,也不过是苟活!
忙忙碌碌地赚钱、平平凡凡地生活。
但是在庸碌中,却能发现生活更多的希望!
相比于县城青年们的父辈,这已经是前进了一大步。
比起生活环境的提升,更重要的就是眼界的开阔!
县城青年出来之后,为什么大多会比大城市土生土长的人,工作要不顺?
就是因为眼界的差距!
只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他们才有更多翻身的机会。
所以县城青年们,往死里干,也要在大城市钉下自己的家!
05
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回家还是去大城市闯荡。
以前还有的选,大城市有理想,回家有生活。
但是如今没得选了。
大城市不断地吸引着年轻人来打拼,四五线开外的小城市逐渐萎缩,经济颓靡,收入低、消费低。
家乡的小县城已经没有年轻人想要的未来!
没有谁想背井离乡,如果家乡好为什么不回家呢?
还是那句话,时势迫人!
虽然在家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但是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没有事业、没有机遇、没有未来!
这是无奈的现实!
没有哪一代人的路是相同的,每一代人都有自身所面临的压力。
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但也只能逆流而上!
所以这个时代的县城青年,宁愿在“风景繁华地”哭,也不甘在“乡村落落”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