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一个晚上,哥自己洗澡,淋浴的,他脱衣服的时候,我在帮他调水温,调好后要出浴室门的时候,我交代了他一句:“淋浴房地板上有两瓶东西,那瓶大的是沐浴露,可以用来洗身体,另外一瓶小的,不是沐浴露,不能用来洗身体的哦”。
哥很熟悉那瓶沐浴露,天天用的,他回答“好”后我就关门去阳台洗衣服了。
过了会儿,我突然发现有件脏衣服落在浴室忘记拿出来洗,于是我从阳台走到浴室,手湿湿的,当心滴水在地上,一急就没有敲门,直接开门进浴室。
一进门,刚好发现哥在挤那瓶我交代过的、不能用来洗身体的东西,因我的突然闯入,哥有点惊慌,他说:“妈妈,你怎么没敲门就进来?”
是我没敲门、错在先,所以我跟他道歉、解释了一下后,就若无其事的准备关门,完全没有提及他在偷做的事情,但是要关门的瞬间,我还是再提醒了一下他:“那瓶小的,不是沐浴露,不能拿来洗身体哦”,然后就关门了。
在阳台洗衣服的时候,我心里对哥这个“偷做”的行为有点好奇,而浴室窗户刚好开在阳台,于是我就搬来一把凳子,站在凳子上偷看“洗澡哥”。
偷窥的结果,在我意料之内,不过还是有点惊讶的。
哥在洗澡的过程,两次去挤那瓶东西,而且每次挤的时候,都会本能得眼睛看一下浴室的门,极其像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时的那种神态,而且挤出来后还往身上抹,完全就像在洗沐浴露的样子。
偷窥完这一幕,我就默默得再去洗衣服,等着他洗完喊我进去给他擦干身子。
他喊了我,我就若无其事得走进浴室,但假装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然后朝四周嗅了嗅说:
我:我闻到了小瓶里面东西的味道,你有用那个洗吗?
哥:没有
我:没有就好,(我自言自语)奇怪,怎么会有这个味道呢?那里面的东西碰要是碰到皮肤,皮肤会难受的
哥:碰到会怎么样?
我:碰到可能会很痒,你有碰到吗?
哥:没有
我:没有就好,碰到了可能要去医院,因为这是我从医院拿回来弄蟑螂的药,有毒的
哥:蟑螂碰到会怎么样?
我:蟑螂碰到了会死掉,我们皮肤碰到了,也可能会烂掉
说道到这等严重性时,哥的防守底线有点撑不住了,我观察到哥的表情有点惊慌了。
我继续假装淡定地说:“还好你没碰到,要是碰到了就完蛋了,皮肤会烂掉,很可怕的,而且我们家没有解药,那天医生让我去拿解药,我没空去拿”。
说到这,哥相当不安得问:
哥:那碰一点会怎么样?
我:碰一点也会烂掉啊
哥:现在还没烂啊(他边说边摸自己的手臂)
我:你没洗肯定不会烂掉啦
至此,哥终于撑不住了,带着哭腔与不安,说了一句:“我有洗。。。。。。”,我也极其惊讶地说:“啊,你真的洗了啊,你刚才不是说没洗吗?那现在怎么办呀?”
这时,哥强忍着难过的心说:
哥:妈妈,你怎么不说那个有毒啊?
我:我跟你说了那瓶不是沐浴露,不能洗身体的
哥:你说有毒我就不会去洗了,那什么时候会烂掉?
我:要过几个小时,估计是半夜的时候
哥这时候,相当担心自己,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我抱起他,给他力量,也跟他道歉说是妈妈说的不够清楚,下次我会改正。
从浴室抱到床上,要穿睡衣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家里还有一瓶润肤露,于是就又编了故事:
我:医生好像有说过润肤露可以拿来当解药,不然我们试试看,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有用
哥:如果有用,会怎么样?
我:如果有用,那就没事啊
哥:如果没有,会怎么样?
我:如果没用,那皮肤就会不舒服啊
哥如获珍宝,心情放松了一些,赶紧全身涂抹,然后,因为我们家信仰的原因,我们一起做了个祈祷,跟上帝认错,也求上帝来帮忙,让润肤露打败那个药水。
接着就顺顺得进入睡前阅读环节,然后就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醒来,哥发现自己的皮肤好好的,可开心了。
接下去几天,哥也是自己洗澡,我有再偷窥了两次,发现哥都没有再去碰那瓶东西,其实那是一瓶普通的洗手液,此处揭开谜底。
这个事情,我自己反思总结了一下,正如哥所说的,我一开始没有用正面的语言,而是用“不”语言:“那瓶是不能洗身体的”,导致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做,进而激发孩子想去做的欲望。
二是,我没有直接揭开孩子“偷”做的行为,而是用编故事的方法,给了孩子自尊,也给孩子意识到,无视大人的提醒可能会有危险产生,甚至要自己承担有后果,这个方法对于低龄的孩子有一定效果;但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这样的故事就很容易被揭穿,所以大点的孩子需要大人给与更高层次的自尊。
自尊与自律是成正比的,不仅亲子关系如此,亲密关系,甚至其他的任何关系,都是如此。
给与对方足够的自尊,对方就会足够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