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兰姆是一个害羞的女孩。这从她小时候就可窥见了。
她为自己的红色卷发感到尴尬,她的牙齿严重腐烂,以至于她说话时得遮住自己的嘴巴,这些都加重了她的害羞。
1943年,她19岁时进入了新西兰南岛达尼丁市的教师培训学院学习。她寄宿在她的姑妈爱希家中。
法兰姆太过害羞,不愿与她的姑妈坐在一起用餐。她告诉姑妈,她更愿意坐在洗碗间的长凳上吃块点心,因为她的胃口很小,并且喜欢边吃东西边学习。
这意味着她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为了缓解饥饿,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吃每块一先令的巧克力,趁姑妈看不见的时候,从姑妈的脏碟子里偷拿一点炖牛肉中的软骨吃。
2、
在她两年培训的尾声,一位检查员来听她讲课,她害怕得说不出话来,走出了教室,再也没有回去。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她试图服用过量的阿司匹林自杀,她在医生面前的态度神秘莫测,这使得她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她在精神病机构中度过了七年时间,在不加麻醉的情况下经历过200次的电休克疗法。
如果不是一个医生发现她的第一本书《环礁湖》获过奖,取消了她的预约,她可能就被做了脑前额叶切除手术。
3、
她逃到了伊比莎岛,然后是伦敦。在伦敦莫兹利医院里,一位精神病医生告诉她,她根本就不是精神分裂症。
她无法界定自己了,感到丧失了一切。此后不久,她就以跳进泰晤士河来威胁医生了。
法兰姆从滑铁卢桥附近的一个电话亭给医院打电话,告诉他们她要跳河自杀之后。考利医生与她进行了第一次约谈。
考利医生确实拯救了她,正如那位曾经取消了她的脑前额叶切除手术的精神病医生一样。
法兰姆终其一生都被激励从自己的壳中走出来,去接触更多的人。考利的疗程则是,她应该独居和写作。
4、
自从一位老师在班上其他同学面前指出她害羞以来,她就把害羞当作了一项赋予了她魅力的品质,一项艺术家和诗人才有的特别天赋。
她开始把一切都投入到了写作之中,退缩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里,她把这个世界称为“镜子之城”。
“在谈话中,我感到困扰,”她在1955年写道,“在写作中,天使将会造访我。”
她很沉默,拙于言辞,这意味着有很多人把她当作是低能者。
她把她性格中所有聪明、清醒的部分都灌注到了自我之中,独自坐在桌边写作,等待天使的现身。
5、
考利医生给她开出的第一剂药物,是建议她写写她在精神病医院里的生活。
法兰姆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写出了小说《水中的脸》。
它讲述了沉默寡言的、孤独的伊斯提娜的故事,她被误诊为疯子,被迫住进了医疗机构,那里的日常生活对于害羞的她而言几乎就是惩罚,全是羞辱性的公共生活。
病人们不得不在护士的监督之下使用无门厕所,被迫穿上了晚会礼服,将围巾系成蝴蝶结状戴在头上,以遮盖他们那剃光了头发的、施行过脑额叶切除手术的头颅。
之后,法兰姆写出了小说《走向另一个夏天》和《盲者的馨香花园》。
6、
法兰姆,全名珍妮特·法兰姆,新西兰女作家。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害羞。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害羞者,他们中的少数人已为中国读者所熟悉。
如达尔文、戴高乐、塞尚以及被尊为“计算机之父”的阿兰·图灵,但是他们性格中害羞的一面则不为人知。
大多数人都是国内读者较为陌生的,却往往是某个国家某个时代的文化英雄。
这些害羞者并不是励志故事的主角,相反,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的害羞缠斗。有的甚至达到了惨烈的地步,比如加里森·凯勒差点因害羞而丧命,珍妮特·法兰姆几乎跳进了泰晤士河。
7、
莫兰著作的《羞涩的潜在优势—害羞者心理指南》向我们讲述了这些伟大害羞者的故事。
莫兰与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一样,也长年受害羞的困扰。这既激发了他探讨害羞这一论题的兴趣,也提供了他检视自身害羞的契机。
通过这些人物和自身的经历,他得出了一个多少有些令人沮丧的发现——你几乎很难摆脱自己的害羞,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与其共处。
莫兰通过历史上伟大害羞者的故事告诉我们,正视害羞、与害羞妥善地共处,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害羞而中断了与他人、与更广阔的人群交流的努力和尝试,才是害羞者走出自我的不二法门。
害羞也是一种天赋,是看待这个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