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lio的人生低谷(1979-1982)
这是特别值得反复看的一章。
这一章Dalio仔细地记录了自己的失败全过程,并且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面对失败,Dalio必须作出选择,他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在证券、股票市场和其它利用金融工具的市场中,时机就是一切,会买不如会卖。
在武侠小说中高手是渴求切磋武艺的,因为这样武功精进的更快。同样在Dalio和挚友科尔曼之间也一样,他们日夜切磋,记录辩论结果,寻找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睡前记录,第二天客观地重新思考。这就是英雄成就英雄,高手惺惺相惜。
有广博的学识,有高手的切磋,有宏大的愿景,有成功的经历和骄人的成绩,对于人生就足够了吗?不,追求越高远,注定会摔的越疼痛,人生好像必须有失败喂养。
Dalio在1979年-1982年三年中因为判断失误,因此痛失全部金钱,同时也不得不与科尔曼告别。
他在1980年根据美国通胀水平不断升高,而经济活力不断下滑,债务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出现了资不抵债,而且美国的银行还大量向新兴国家放贷,规模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资本金。
这一切疯狂的失衡让Dalio坚定的看衰美国经济,他坚持认为美国会有一场严重的经济大萧条。
为此他向客户朋友电台报纸等各种场合媒介分享他的逻辑推理及研究结果,他自己坚持为经济大萧条做金融对冲准备,把手中的资金改变为增持大量的黄金和债券。
开始还有一点自己是对的感觉,最后市场演化结果是Dalio预测完败。美国不但没有经济大萧条,还迎来了接下来18年的经济、股市大繁荣。
Dalio没有想到境外资金回流美国,也就是他实际上轻视了国家的力量,国际之间的资本利益合作,这让Dalio败走麦城,损失资本损失朋友损失名誉。
失败真的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这个从小就特能赚钱的挣钱机器第一次向父亲借钱,他也到了重新选择是去上班还是接着维持桥水公司的十字路口。
他知道通过市场交易赚钱是很困难的,还是得继续创业。
Dalio此时深刻反省,他找出了自己崩盘的过失:
1、离谱的过度自信,放纵自己被情绪左右;(也就是不听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参考少数人的建议,一直自己做决定)。
2、再次领会了研究历史的价值。归根结底,这不过是“旧事重演”、“情景再现”。
“应该意识到,以一国货币计价的债务,可以在该国政府的帮助下被成功重组,而且,当各国央行同时提供刺激时(它们在大萧条达到谷底的1932年3月这么做过,而且在1982年又这么做了),通胀和通缩能够互相对冲。像1971年一样,我未能意识到历史的教训”
3、这次事件提醒我注意,把握市场的时机是多么困难。我对市场平衡水平的长期估计并不是足够可靠。
失败是人生最好的导师,对乔布斯是如此,对Dalio也是一样。
凝视着这些失败,Dalio没有颓废,他明白了这些失败是要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
他把这些失败当成了馈赠,当成了礼物,当成了自己向更美妙生活的垫脚石,为了在人生的牌桌上永不出局,他让自己变得谦逊,他要及时得到对问题的反馈。
他努力寻找成功的途径:
1.找到与我观点不同的最聪明的人,以便自己能够努力理解他们的推理。
2.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不能有明确的意见,不急于下结论。
3.逐步归纳永恒和普适的原则,对其进行测试,将其系统化。
4.通过平衡风险来保持较大的回报,并降低下行波动。
做一个创意择优的机构,做一个能让人发挥各自优势长板的团队,
最重要的是失败后怎么做:
成功的人认识到自己的弱点,改变自己的做法,不成功的人不会改变或者颓废。
人们常说:做事常常没有两全的办法,Dalio说,那是没有思考思考再思考,寻找寻找再寻找。
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但Dalio最终找到了一条鱼与熊掌兼得的道路。他称它为“投资的圣杯”,这也正是桥水成功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