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芝兰
本章记录的是蛤蟆先生的第四次咨询。
在第六章蛤蟆先生探索童年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对待父母时的复杂情绪,同时他开始琢磨着自己的愤怒情绪。他惊喜发现他对待獾和对待父亲的态度是一样的,他选择顺从去逃避獾以及父亲对他的攻击,可是他的内心是真的认同吗?不是的,他的忏悔只是表象,不是发自内心,所以从未有过真正的改变,这让蛤蟆有了疑问:为什么生气的总是别人?换句话来说,我的愤怒在哪里?
对于蛤蟆的疑问,苍鹭回应到:你得学习如何不带攻击性的发火。
在这里苍鹭用到了一个比方:想象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
有两种方法,第一是尽可能把阀门开到最大,让气体能以最大强度喷射出来;第二种是慢慢打开阀门,让气体在一段时间里慢慢渗漏出来。
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到不带攻击性地发火,那就是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让别人察觉不到,这样心里也不会感到内疚与不安。比方说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和厌烦等,这些行为逐步降低了愤怒的强度,使得攻击性也大大减弱了。
蛤蟆开始越来越强烈地觉察到,他的许多行为都源自“适应型儿童”的自己。这让蛤蟆感到很糟糕,他迫切地想要知道怎样才能学会当一个成年人呢?
然而本次咨询到这里就结束了,“等到下一次面谈怎么样?”苍鹭说着,便面带微笑地将蛤蟆送到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