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荟萃2017第六十八期
本期主题作业:炊烟《体裁不限,题目可自拟》
本期作业主持人:AA龙秀
前言:
秀秀说:炊烟就是在那遥远的小村庄,有一个心灵的圣地,那是我的家乡,那是妈妈做饭在飘香。
鱼儿说:我都没有见过炊烟。
其实,很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也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炊烟,在他们的眼中,炊烟是美丽的人间烟火,是歌词里的提亮色,是诗句里的眼,是一种带香味的烟。
在游子的眼中,炊烟是故乡的美景,是最喜欢的妈妈的味道,是湿了眼眶的想念,是魂牵梦绕的乡愁。
让我们用最走心的文字,来抒发你心中的炊烟。
《炊烟》作者:不俗小七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炊烟
或早,或晚
与朴实的村落
在动静之间
绘出生活的画面
万家灯火
袅袅炊烟
宁静里面有鸡鸭鹅
夕阳西下
邻家伯伯抽着旱烟
渐渐赶着羊群下山
走进炊烟缭绕的村庄
将羊儿送到羊圈
飘散的香味
在暮色里牵引着归家的人
快些品尝着今夜的晚餐
无风的日子里
炊烟里的燕子
将万家幸福传递
温馨
在这炊烟与古老的村落
于弹指一挥间
诉说着动静
诉说着一年又一年
《炊烟》作者:AA龙秀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一抹炊烟
弥漫在家园上空
妈妈的身影
萦绕在灶台旁
她端着盛满爱的饭碗
氤氲着悠悠的芳香
带着纯朴的笑靥走向我
一股暖流渗入心底
垂涟的口水
挂在嘴边流了一生一世
山珍海味
我不屑一顾,不屑一顾
唯迷恋家乡
妈妈那清茶淡饭的飘香
凉风驱散了昔日的美好
记忆把幸福的童年
抛向遥远的天边
《炊烟》作者美:童心8c86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夕阳的余晖
映照着群山和大地
一群孩童依旧在玩耍
不肯离去
脸上流着汗水
形成一道道沟渠
参天的白杨
环抱着寂静的村庄
村后是一条奔腾的小溪
袅袅的炊烟
从白杨间升起
笼罩着村庄
萦绕着晚霞
弥散在群山旷野里
炊烟飘来晚饭的香气
那是妈妈招呼吃饭的信息
孩童们不再玩耍
风一样跑回来
消失在每一间草房里
时光荏苒
几十年过去
童年的炊烟
是我最珍贵的记忆
是母亲的呼唤
是故乡的深情
是流淌在我身体里的血液
想到它
仿佛听到妈妈的话语
时常在梦里翻出来
然后再小心的藏在梦里
《炊烟》作者:双鱼座cy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大山的背后
有一处叫家乡的老屋
人烟稀少安静淡然
看不到过往的热闹
每天只有几次定时升起的炊烟
炊烟袅袅升起
让人还能感受到一丝烟火气息
几处人家只剩下寥寥几个老人
偶尔几声狗吠增添一点生气
乡村已不是过去的乡村
炊烟已不是过去的炊烟
一缕炊烟平添了无数寂寥
一缕炊烟增加了更深的孤独
《妈妈的炊烟》作者:清风OM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火苗爬上烟囱
催我快点回家
它也是妈妈的乖宝宝
风也爱家的味道
它偷偷地吸走
妈妈飘出的香
白烟炊啊,吹啊
炊熟了梦
吹白了妈妈的头发
《炊烟》作者:梦雪他乡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故乡的炊烟袅袅升起
妈妈村口久久地伫立
凝望的尽头是思儿的泪滴
围裙上浸染了岁月的痕迹
老猫躲在角落里
门前的小河
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洗衣 淘米 打水仗
笑声陶醉了四季
又见炊烟升起
萦绕着山后的几亩地
妈妈把秋菜收起
庭院里晒满了她满满的爱意
《炊烟》作者:素衣白尘尘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三月的炊烟是最美的了
站在桥头
金黄的油菜花似画布般从脚下铺开
蜜蜂还未曾回家
嘤嘤嗡嗡
声音布满整个黄昏
天边的落日摇摇欲坠
云霞染了五彩的颜色
灿烂夺目
青翠的竹林随着三月的暖风
轻摇
摇出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房子
炊烟就在这时飘起
如一条轻纱
缓缓地从青瓦上升腾
缓缓地绕着翠绿的竹梢
在浓浓的油菜花里久久漂浮
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
佝偻着八十多岁的腰
眯着眼
向着油菜花海大声喊着
文文,回家吃饭啰
《炊烟》作者:一了0820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一缕袅袅的炊烟
一幅大地的写意
一首思念的诗行
一篇生活的随笔
一声妈妈的呼唤
一种饭香的甜蜜
一段温暖的回忆
一行游子的泪滴
《炊烟》作者:暖意人生_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麦子低头的时候
南边那条浅浅的河水里
长满了欢快的笑脸
一片又一片的云朵
一日三餐时在村子的上空跌落
玩疯了的小羊羔一个个都向着她奔跑
时光不老,门前的柿子树却老了
思维缓慢,步履蹒跚
花白的头发在长风里飘散
老房子,装满了期盼
迁徙的鸟儿,仿佛是朝霞辉映下的一抹炊烟
岁末离开。春天归来
《炊烟》作者:鹿幼幼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与太阳一起落山的
是回家的人群
拥挤的地铁上
我常见他们疲惫的神情
疲惫真的已经击溃他们的精神状态了吗
坐在位置上的和抓着杆子的
他们正在打着盹儿
以闭眼的方式,暂时缓解疲惫
你无法想象一个成年人一天的付出
回到家,吃完饭以后
他们还要和孩子们聊天谈心
在九点半以后,绘声绘色讲故事哄孩子们入睡
偶尔,他们也会不约而同想起自己的童年
在田野里玩够玩累的时候
家家户户的上方都升起一缕缕炊烟
与太阳一起落山的,还有跑回家的他们
《身在故乡忆故乡》作者:三湘涟漪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妈妈,妈妈你看我们家烟囱冒烟了,肯定是奶奶准备做晚饭了,过不了多久就有饭吃咯!”傍晚时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七岁小女孩,指着那幢炊烟升起的黑瓦红墙的房子道。
“哦,就做饭了啊!妈妈只顾着栽秧都不知道什么时辰了!栽秧又不能带手表,不然手表沾了水会坏掉。小微你先回去帮着奶奶做饭,等饭熟了菜好了,你再来喊我们回去一起吃饭。奶奶年龄大了,不能让她太累了。”一个差不多三十岁的妇人听了小女孩的话头也没抬,继续赶着栽秧。
就快立秋了,必须要把这秧赶在立秋之前栽完,不然过后的秧苗老了,再栽下去吸收养分的能力就没这么强了。稻子就会因营养不良长不好,到了秋收的时候,产量就会减少,要是遇到寒冷风的话就有可能颗粒无收,白白辛苦了。
“好呢!我回去帮奶奶做饭,到时候可以吃饭了我再来叫爸爸妈妈还有叔叔阿姨们回去一起吃饭。”这个叫小微的小女孩赶紧从田埂上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面的泥土,便蹦蹦跳跳地往那瓦房子奔去。
由于没有机械,全靠牛耕手种,又必须抓住时节。所以靠天吃饭的乡亲们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的,跟老天爷赛跑。
“奶奶,奶奶,我回来了哟!”小微老远就朝着厨房方向喊着。
“哎哟!我的乖孙孙,怎么现在就回来了呢?怎么不多玩会呢?还没到吃饭时间呢!奶奶才开始做饭呢!”一个花甲老人慈祥地笑着回应着小孙女。
“我知道啊,我看到我们家的烟囱冒烟了,告诉了妈妈,妈妈叫我回来帮奶奶烧火做饭呢!”
“那太好啦!我的乖孙女越来越能干咯!奶奶以后就有帮手咯!”
“哈哈!我以后能帮奶奶咯!”小微咯咯地笑着。便搬起一把小椅子放在灶口旁坐下,两只眼睛看着灶膛里正燃烧的,已扭成一个大大的麻花一样的稻草。随时准备添柴。
这些稻草就是刚刚收割了稻谷用打谷机分离出来的秸秆,是乡亲们家家户户的烧茶煮饭主要用的柴。所以大家都会把谷子用箩筐挑回家后就把这些稻秸捆起来,也挑回家当柴烧。爱整洁的乡亲就会把这些稻草全部扭成一个个大大的麻花,堆放在灶旁,方便往灶膛添柴,也不容易引起火灾。
奶奶一边炒着菜做着饭一边逗着小孙女,只听得那厨房里不停地传来爷孙俩开心的笑声。
在爷孙俩分工协作下,在爷孙俩不停笑声中,一顿饭就这样愉快的准备好了。
于是小微又蹦蹦跳跳地朝稻田奔去。
“妈妈,妈妈,饭熟了呢!我帮奶奶一起做的哟!”小微兴奋地向自己妈妈邀功。
“好呢!我家宝贝真能干!辛苦了,宝贝!妈妈知道了。我们要栽到靠田埂了才能回去。你是先回去还是跟我们一起?随便你哟!”
“我要跟爸爸妈妈,还有叔叔阿姨一起回去!”说完便又一屁股坐在田埂上等着了。
约摸半小时后,大家都栽好,上了田埂,那妇人就招呼着大家一起回家吃晚饭了。
小微就在前面屁颠屁颠的走着,后面的叔叔阿姨时不时地逗逗她。一路欢声笑语,大家也感觉没那么累了。
吃过晚饭,谢过了来帮忙的乡亲们后,天也黑了。
关起门来一家人就围着一台17吋的韶峰牌黑白电视机坐下来。电视里正在播放着《霍元甲》呢!小微是看得津津有味。而先前那妇人正在一针一线的织毛衣,那花甲老人也在一针一线地纳着棉鞋呢!家里男人早早就去睡了,实在太累了。
毕竟这抢收抢种的“双抢”时节,天气炎热不说,还得每天像个奔跑者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男人们确实比女人们累多了。虽然女人也累,但毕竟没干踩打谷机,挑担子这样的重活。
于是她们趁着天气暖和赶紧把家人冬天穿的毛衣和棉鞋这些都准备好!要到了天气冷了就做不好了,何况还要收甘蔗呢!
如今小微已长大了,小微的爸妈已老了,小微的奶奶也驾鹤而去了。那低矮的瓦房也变成了高楼,干农活也都是机械化了,烧茶煮饭都是液化气了,穿的衣服鞋子都是买的了。
再也见不到那炊烟袅袅的乡村景象了,再也听不到那样农忙后的欢声笑语了,再也穿不到那样温暖的衣服鞋子了!
人已不是当初的样子,故乡也不是当初的故乡了。
《炊烟__柴禾灶》作者:云中飘舞 请点击蓝字阅读原文
炊烟,是游子在异乡的渴望,是城市里见不到的风景,是亲人温暖的手,煮出的是一锅生活里的香甜,更是童年舌尖上记忆的典藏。
鱼儿说:‘我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炊烟’,秀秀说:‘我见过,很美,很香’,我说:‘我也没有见过,一定很温暖吧’。
游走在城市的日常中,我们走过了煤炭烧饭的时期,随着蒸蒸日上的生活,家家户户的厨房,基本上都是用电、气炉在煎炒烹炸,人们吃着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聊着生活的五味杂陈,聊着当下的食品安全,聊着人生中的压力山大,聊着围城里的无奈,聊着一些有聊无聊的话题,不经意间,有人会说起过去,说起小时候的故乡,说起妈妈做的饭菜香,记忆里的味道像长了翅膀,飞上了烟囱,和炊烟一起缭绕。
说起炊烟,我应该是见过的,虽然不是在村庄里见过,但那也算是真正的炊烟。
那时候,我大概上三年级,奶奶从老家来了,因为使不惯电炉子,爸爸特意盘了个柴禾灶,我会经常在爸单位里的犄角旮旯找一些柴禾回来,帮奶奶烧锅,劈柴在灶堂里燃烧,映红了我的小脸,奶奶经常会说,少添点柴,火太大了,我却调皮的还在添柴,真好玩!
菜香飘上了房顶,和炊烟一起轻舞,一直一直飘向云端,邻居阿姨会大声的问:‘高奶,又做啥好吃的呢’,奶奶会笑着说,都是家常便饭,每次,奶奶做好吃的,都会给邻居家端一碗,邻居阿姨也会经常给我家拿来一些她的拿手菜,那时的日子不富裕,但非常快乐,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
时间在日子里变瘦,奶奶在白发中沧桑,柴禾饭在炊烟中飘香,我在亲人们的呵护中长大,柴禾灶还没有老去,奶奶却先离开了。
这辈子,最难忘的一个定格,就是奶奶永远的闭上眼睛后,家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回到家,映入眼帘的是更揪心的痛,案板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奶奶早上包的饺子,我的泪滴到了柴禾灶上,比那天的天气还冷,炊烟凝固在寒风中,我看到柴禾灶白了头。
从那以后,日子在没有奶奶的伤心中渡过,再后来,爸爸拆了柴禾灶,因为他看到灶会很难过,没有奶奶的日子,我再没有闻到过那劈材滋滋响,菜香飘上房顶和炊烟一起轻舞的味道。
这味道,是难忘舌尖上的童年,是奶奶浓浓的爱,是记忆里最纯朴的香,有时,我试图忘了这些,怕勾起伤心,但记忆的阀门就是那么灵敏,任凭岁月如何封尘,今天不经意的提及炊烟,还是把我带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奶奶因琐事纠结,在柴禾灶前吞下了鼠药,我回家时发现不对劲,拉她去医院抢救……但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因为奶奶一心求死,不配合。
真不想再翻开那伤心的一页,但还是翻开了,泪水在回忆中成河,在字里行间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