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观人七法”:识人于细微处

诸葛亮,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代谋圣,他运筹帷幄,算无遗策。


在《知人》一文中,诸葛亮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之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些方法总结了察人的七个方面:志向、变通能力、知识智慧、勇气、本性、廉洁和信用。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七法,理解诸葛亮如何通过细微之处看穿一个人。

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得看他面对大是大非时的态度和选择。通过对方的答案,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价值观和志向。真正有志向、有原则的人,在面对重大问题时,会展现出坚定和果断。而那些只会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的人,往往在这种时候暴露出他们的真实面目。一个人的志向和价值观决定了他的行为和选择,也决定了他的未来能走多远。


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与人辩论,用言辞追问,使其无言以对,从而观察其应变能力和气度。这种方法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在宴席上指着一囚犯,谎称是齐国人,指责齐人善于偷盗。晏子从容不迫,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巧妙反驳,怼得楚王哑口无言。真正厉害的人,不仅仅是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思考和应对。即使在言辞辩论中被刁难,依然能找到新的应对方法。


3.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在面临某项计划、决策或措施时,向某人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在被咨询时犹豫不决,这可能表明他缺乏必要的胆识或经验,因此可能不适合承担重大责任。无论是选人用人,还是自我提升,都得脚踏实地,真刀真枪地干。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才能算是真本事。


4.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想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勇敢,不是听他怎么吹牛,而是看他遇到困难时怎么行动。真正勇敢的人,遇到难题不会退缩,他们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甚至越挫越勇。而那些只会说不会做的人,一遇到麻烦就蔫了,这种人成不了大事。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火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5.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通过观察一个人在醉酒状态下的行为和言语,可以了解其真实的性格和品行。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一个平时低调、沉稳的人,喝醉后可能会说出很多平时不会说的话,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平时过于谨慎,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而酒精会放大情绪,减弱自控力,让人更容易受到情绪和心理本能的驱动。


6.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一个人的真实品性会显露无遗。如果一个人在利益面前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保持清廉,那么他就值得信赖和尊重。反之,如果一个人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那么他的品行就值得怀疑。东汉时期,名臣杨震调任太守途中,王密为报知遇之恩,深夜以十斤黄金相送。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满面羞愧,怀金而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被利益所蒙蔽,内心才能逍遥自在。


7.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通过给对方安排任务,来观察他是否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从而验证他的诚信度和责任感。承诺和行动,是检验一个人诚信的试金石。在古代,人们签订契约,都是以诚信为基础,一旦违约,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诸葛亮的观人七法,不仅是识人的智慧,也是自我修炼的准则。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同时也可以反观自省,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




易明文化,致力于国学精髓的普及与传承,传递国学智慧,提炼儒、释、道哲学精髓,旨在让传统文化的深邃理念易于理解,明白世间的大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