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学校待的时间长了,我总认为把学生送到工业社会中那个TA适合的岗位上,是他们职业生涯第一步的最优解。直到在朋友的餐厅遇到一个毕业生,她毕业之后没有去学校安排的企业,而是在家过了两个月日夜颠倒的“主播”生活。这个女生长相中等,说话也没有特别流利,但是在两个月里,收到的打赏提现两万七。
我听到这个数字之前,还在想帮她联系一下就业单位,听完这个数字,也彻底打消了念头。零零后的世界里,已经没有那么多“应该”和“不应该”。以前深信不疑的帮助学生求职,现在也不敢笃定了。
我自己从小胆子小,不敢忤逆师长的要求。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不要改选择题答案,说第一次的直觉才是对的。老师说他的经验证明,改答案往往会把对的改成错的。后来听心理学家说,很多项研究的结论都表明:应该改。统计数字说,如果你改答案,把对的改错的可能性是1/4,而把错的答案改对的可能性有1/2。剩下的1/4可能性是把错的改成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产生了改答案的念头,就应该改,这样对的几率更大。
人们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惯性去思考,这样的无意识属于系统1(《思考快与慢》),省时省事又省力。改变想法是推翻自己的过程,是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和猜想的偏向,是确认偏误。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都需要一点科学家思维,需要让观点根据事实发生改变,要根据贝叶斯推理来调整自己对未来事件发生概率的预测。
听起来就很难吧?做起来更难。
亚当格兰特在他的新书《重新思考》中讲了一个故事,来告诉你这件事有多难。美国一个州发生一次山林火灾,去救火的消防队员进去之后发现火势太猛,根本救不了,于是全体往山上跑。中途,队长停下来,烧着了自己面前的一片草,把水壶里的水倒在手帕上捂住嘴,就那么躺在那里。虽然队长也招呼其它队员一起这样做,但是没有人听他的。最后,他点着的草烧出一小片空地,他成了三个幸存者之一。
消防队员的临场应变能力要强于普通人,但是依然有很多队员没有采纳这个“不常规”的做法。甚至在队长让大家把身上的救火装备扔掉之前,大家都没人反应过来装备扔掉可以跑得更快。
惯性不容易打破,如果你随随便便讲一句“要给事情重新定性”就有人改,那纯粹是痴人说梦。否定自己是最难的,但是否定自己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全新思路,带来一些意外的好处。